保亭村干部进户拉家常 民事村办农民少跑腿

12.11.2015  14:31

  11月7日晚,南冲村60盏路灯照亮村民前行的路;7月底,番庭村百年樟树下新铺了彩砖;6月,排寮村村民欢聚一堂,在“百家宴”上品美食、话发展,一片欢声笑语……村庄环境大改观,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矛盾纠纷减少。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改变,得益于一项探索。

  今年2月以来,保亭县委组织部着眼于化解农村群众“信仰缺失、诚信缺失、爱心缺失”危机,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在全县464个村小组全面铺开“三信三爱”活动,建立党群议事日、美丽村庄日、美丽村民日、村民学习日等,引领农村群众信党、信法、信组织,爱村、爱邻、爱亲人。

  在10月27日召开的全省基层党建工作例会上,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秀领充分肯定了“三信三爱”活动让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发挥了作用,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把村民团结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真正抓住了党建的真谛和内涵,保持和发扬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政治优势。这虽然只是一个县的实践,但对于面上的党建工作具有广泛借鉴意义。

  曾经的困惑

  有问题找党员,谁是党员?

  “三信三爱”活动开展以前,农村群众与基层党员间似乎隔了一堵墙

  保亭甘什村什密村小组有3亩鱼塘,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便长满了杂草,几乎干涸。“好好的一个鱼塘,就让它这么荒废着?”村民朱清觉得很可惜,她告诉记者,直到今年6月以前,这些鱼塘一直没有得到开发。

  为什么不向村里反映呢?“都说有事找党员,可我们不知道谁是党员啊!”朱清是个大嗓门,她说这些年,不少村民也找过什密村村长,无奈村长也没办法,只能任其荒废。

  今年以前,除了荒废的鱼塘外,生态补贴、灌溉农田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什密村村民,他们始终苦于找不到党员反映问题。

  “什密村共46户村民,有11名党员,有三分之一已经70多岁,还有三分之一外出打工,剩下三分之一的党员积极性也不高。”甘什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其芳说时间久了,村子里的党员好像“隐身”了,他们自身对党员身份的认知都不强烈,自然也不被村民知道。

  “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是农村基层党员作用发挥不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海南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林晓妹说。另外,少数村党支部书记是由上级指定的,缺乏群众基础,缺乏威信,也影响着农村工作的开展。

  村民少往来,你赚你的钱,我喝我的酒

  干部的尴尬

  基层党员不积极,村民也不关心村事村务

  保亭保城镇毛介村排寮村小组是全县周围有最多高级酒店的村子。

  “因发展旅游业,前些年排寮村村民便因征地问题闹过不愉快。”毛介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四海说,这种不和睦的现象大多会出现在一个大家庭中,兄弟之间可能会因为征地款补偿不公平而闹别扭,很少往来。

  王四海继续说道,因村子附近有较多酒店,一部分村民选择到酒店上班,一部分人选择开农家乐,“大家你赚你的钱,我喝我的酒,一时间邻里间交流串门的也少了。

  “今年以前,整个村子垃圾遍地,污水纵横。”王四海很无奈,就算村子再怎么脏乱差,也没有村民愿意主动打扫。王四海曾试图发动村里17名党员加入到清理村庄的队伍中来,却也以失败告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种情况在保亭并不是个例。保亭县委组织部部长邝旭彪介绍,一些农村基层党员由于参与党组织活动不多,大多缺少身为一名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有的甚至不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少数基层党组织仍然存在软弱涣散问题。

  过去党建工作“高大上”,农民难接受

  县里的反思

  从农村群众最易理解、最直观角度着手抓党建工作,才会受欢迎

  多年来,村民参与公共事务治理意识淡薄,参与村集体公共事务决策的民主权利、监督权力得不到有效保障,他们有的不关心村庄规划、不关爱他人、不关爱亲人、不赡养老人……

  在邝旭彪看来,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农村群众对党和政府缺乏信任感和依靠感,对乡村社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既影响了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也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农村党建工作必须接地气,农民才会信。“对于近年来开展的党的各项教育实践活动,农村群众真正能融入进来、参与进来的不多。”邝旭彪思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设计的活动载体不够接地气,没有将中央、省委原则性的要求具体化、基层化,太“高大上”的工作目标和要求老百姓往往接受不了,也理解不了。只有从农村群众最易理解、最直观角度着手抓党建工作,才会受欢迎、才更有活力。

  于是“三信三爱”活动应运而生。对老百姓来讲,“信党、信法、新组织,爱村、爱邻、爱亲人”简单直白。

  要到最基层去!为了凝聚基层农村群众的心,保亭县委组织部选择从一个个自然村入手,动员党员干部,让身边的人互相影响感染,在农村群众周围营造有信有爱、温暖大家庭的和谐氛围,增强村民对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他们渐渐明白,党组织的关爱是村民们真正的依靠。

  从进村不入户到主动拉家常

  积极的探索

  党员干部主动进户“问事”,真正了解民情民意

  群众工作抓到点子上

  以前,乡镇干部“下乡不进村、进村不入户”,群众工作抓不到点子上;现在,党员干部主动进户“问事”,“拉家常”,真正了解民情民意。

  今年6月10日,什密村亮堂的文化室内,村小组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整齐入座,他们正讨论党员问事问出来的“是否要转让村里3亩鱼塘的承包权?”最后,什密村以每年每亩4750元的价格将鱼塘承包了出去。

  “承包出去的鱼塘终于不再荒废,而且村子里也有了一笔收入。”第一次参加党员议事的村民代表李淑华难掩兴奋,对她来说,以这种方式讨论村事村务增强了自身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三信三爱”活动开展以来,什密村党小组组长李进华便带着党员,每人负责4至5户,挨家挨户询问村民最关心、最想解决的事情。而党员问事后,还有党小组理事、党群商事、农户议事、党员办事、群众评事几个步骤。

  “我们村集体经济也因此从无到有。”李进华说,接下来,他们打算把这笔承包转让费用在安装村子路灯或修缮水利设施上。

  11月7日,夜幕降临,加茂镇界水村南冲村小组亮起的盏盏路灯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

  300元、500元、1000元、3000元……在党组织号召下,南冲村村民在党群议事日上全票通过了安装路灯的提议,他们自发捐款筹集5万多元,凭借对家乡的关怀和对党的信任,点亮了村里这60盏路灯。

  在加茂镇界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书芬的“党员联系群众记事本”上,记者看到一项项需要解决的事情,如村里河道整治、环境卫生整治,以及村民低保、涉农补贴、宅基地、户口等。

  “我们通过构建‘党委抓支部、支部带小组、小组管党员、党员联系户’的树型模式,逐步完善并固化‘党群议事日、美丽村庄日、美丽村民日、村民学习日’四项制度。”邝旭彪说,据统计,目前全县农村党员共问事26485件,党群议事1882件,办结6781件,办结率75%。

 [1]  [2]   [下一页]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