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诉讼, 司法为民的一把“钥匙”

18.05.2016  09:54

  在沙发上摆上国徽,身着制服的审判员、书记员,与被告围坐在一张小餐桌旁,而原告躺在隔壁的一张床上……这是贵阳市云岩区法院的青年法官正在开庭审理一起离婚案。这桩新鲜事发生在5月13日早上,且就发生在原告老邓的家里。(5月17日贵州都市报)

  法官把法庭“搬进”居民家里,这是鉴于老邓的特殊状况—— 老邓这样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法庭“搬进”居民家,照顾身体羸弱、年龄过大、残疾人士等当事人,解决当事人诉讼难的问题,彰显法院的人文关怀,全面提升法庭便民诉讼功能和司法水平。

  近来,各地各级法院积极主动地进行改革创新,纷纷推出不少便民措施。如东莞法院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司法公开制度。从试行电子送达到全面启用手机短信平台和电子邮箱,再到当事人申请执行立案时,法院专门发放的一个专用查询密码,方便当事人查询案件进展等等……一连串便民措施,让群众感到亲切又方便,拉近了法庭与民众的距离。

  便民诉讼,犹如一把“钥匙”,一方面让民众深切体会到, 保障司法公正、践行司法为民不是一句空话,可以通过一系列为民、便民、利民的细微措施得以实现,同时也给了司法系统和法律工作者一把“钥匙”,不断促进政法工作科学发展的改革措施和成效,才能打开公众的“心锁”, 才能更好地实现执法公正、司法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