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本土女作家王姹:为故乡画像的定安娘子

07.07.2014  19:28

王姹近照

  “我的书稿更多地记录了在定安这片土地上,优雅灿烂地走过的故乡传统文化,轻烟的岁月里一份无悔的情怀,以及内心延伸出来的一条漫漫的文化长途。”定安是海南本土女作家王姹散文绚丽的圆心。

  截至2014年3月,海南省作协统计作家会员人数达547人,其中女作家77人,海南本土女作家占32人,而纵观近年来本土的女性作家,从韩芍夷的《伤祭》、蔡葩的《风从南洋来》,王海雪的《塘镇叙事》、王姹的《定安娘子》、到艾子的《异性村庄》、杨道的《终古凝眉》、吕小丹的《云淡风清》,其逐步摆脱了以个体生活经验写作的状况,开始了对自己本土文化进行的深入写作,这是一次可喜的探索之旅的开始,这样的一种成长态势弥足珍贵。

  近日,海南作家王姹出版了新书《清代才女的寂寞与哀愁》和《只为途中与你相遇》,两本充满才华、情感充沛的作品,都暗含着一个主题,就是教会人们如何与自己所寄身的土地,达成一种精神血脉上的相连。

   远离仕途潜心创作

  王姹出生在定安古城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亲都是语文教师,尤其是父亲对她的耳濡目染,使她从童年开始就对文学充满畅想。

  “那个年代可读的书真不多,是华师大中文系毕业的父亲珍藏的一本本古典文学名著,让我着迷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苏东坡、李清照、纳兰容若的诗集都让我兴奋不已,太喜欢古诗词中的优美意境,也沉迷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的故事。”王姹回忆,对于文学的兴趣,她觉得大概就是从那时候开启的。

  大学毕业后的王姹,中规中矩地考入了定安当地的党政机关单位,从组织部、县委办、宣传部一路干得出色,外表柔软,内在执拗的王姹,一方面在仕途之路上发奋,但内心的另一个角落里,却充满着一种不甘,一直惦记着她的文学创作之梦。

  所以,在十几年从政生涯后,尝尽仕途酸甜苦辣的王姹,开始将心灵的天平更多地倾向到了文学创作一边。“2006年《定安娘子》一书问世后,不久我从机关单位走了出来,进入省作协,开启文学的梦想,这是我追寻幸福的又一个开始。”王姹在与文学长达十几年的疏离之后,重新拾起文学梦。

  在王姹的眼里,写作为她内心世界寻找到了一个宣泄口,也是一种倾诉,开始只是倾诉给自己听。到后来,写作已成了她的一种自觉行为,成了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东西。“在出版《定安娘子》《印象定安》系列丛书时,很多的读者惊喜地买我的书,作为他们游历定安的索引;一些人还剪下我曾经在《海南日报》副刊上发表的文章珍藏,这让我感激他们的同时,也觉得作为定安人,自己的肩上多了一份责任,我们应该有一份担当,将家乡之美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形式,带给更多的人们所知。

  从2008年起进入省作协,王姹在创作之路上有幸近距离地接触了著名作家韩少功、蒋子丹、孔见等人,得到指点,笔耕不辍,成为质优量足的作家,这在海南本土女作家群体中并不多见。

  其先后创作并出版了“王姹·印象定安系列文丛”《定安娘子》、《印象定安》、《风雅翰林》、《只为途中与你相遇》、《清代才女的寂寞与哀愁》等5本书,书中的照片、文字,都是其一次次行走故乡时的瞬间感悟。定安县委、县政府组织编纂的定安文化系列丛书八部当中,她负责其中《定安名胜》的写作,加之还有另外正在出版中的新书,总计7部,文字超百万字。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