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重在全民健身

08.08.2015  21:32

  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全国各地都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昨天,海口市启动“全民健身促健康,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2015年海南省全民健身嘉年华启动仪式。据悉,整个嘉年华活动将持续到11日,开设了全民健身项目展演、全民健身打擂台、全民体质监测、数字运动体验、全省万人棋牌同赛活动等5大主题。( 新闻详见:海口晚报

  2008年,是中国人民竞技体育史上的辉煌,也是中国作为体育大国能够独立承办奥运会,举国骄傲。为了纪念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距离1932年,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已有80多年的光景了。从奥运第一人刘长春止步于预选赛到如今中国的运动健儿在田径、跳水、游泳、球类等多种项目的斩获金牌,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是一个体育强国。

  然而,从竞技体育强国到强国健民体育,这条路却漫漫其修远兮。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中国青年网青年舆情中心、腾讯教育等机构联合进行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54.9%的被调查者认为金牌总数不能体现国民素质的真实情况。有44.2%在校大学生认为中国国民体育素质一般。深究其因,历来的重竞技、轻普及,学校不重视体育教育、社会缺失全民体育事业成为罪魁祸首。君不见,在应试教育升学压力之下,没有参与考试测评的体育课时间往往被应试科目所挤占,更有甚者,有些老师家长还给学生灌输诸如“体育=玩”、学体育的都是四肢发达,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体育是运动员的事情……的错误理念。而这些功利思想犹如毒草,一日不除,必将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另一方面,中国的社会体育事业还不健全,全民健身思想意识还很单薄。有人会质疑不满地说,中国很爱健身,不信你看,广场舞已经风靡全球的。然而笔者不得不发问,跳广场舞的主体更多地是退休的大妈大爷们,这个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年轻人都去哪了呢?我想导致中流砥柱的年轻人缺席健身的首要原因是错误的观念意识——“事业重要,等有时间了再健身”。痛心疾首地是,我们看了太多一身扑在工作上的年轻人英年早逝的新闻,我们不应该将“工作压力大时间少”成为不健身的理由,更不应该将“事业”与“健康”置于对立面。因为健康是成就事业的资本,也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保证你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工作效率。处理国家事务的普京们,打理商业帝国的王石们,他们无不日理万机,然而他们却都在健康与事业中找到了平衡并实现了价值。

  另外,中国缺乏社会体育事业的表现还体现在,公共免费健身场所有限,一些健身中心的收费过高,部分公共事业单位(如学校)的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程度的有限性……而这些阻碍全民健身的因素,却是政府推进体育工程的发力点所在。笔者坚信,只要政府对症下药,因势利导,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全民健身将不仅仅是节日的狂欢,中国的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也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时间穿梭回半个世纪前的1959年,诗人郭沫若祝贺《全运会闭幕》:“中华儿女今舒畅,‘ 东亚病夫’已健康。”时间展望到2022年,中国北京获得第24届冬奥会的申办权,国人将再次创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