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局势或影响中美博弈

20.06.2014  18:05
   

  中国基于国内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也不希望中美在南海东海进行耗费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较劲,而且中国一再表示,偌大的太平洋足可以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伊拉克局势令人震惊,伊拉克萨拉赫丁省警方人士18日说,反政府武装当天早上开始对位于该省拜伊吉市的伊最大炼油厂发起进攻。18日,伊拉克政府正式向美国发出请求,要求美国空袭伊拉克境内的反政府武装。据悉,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证实了这一消息。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一改原先“轻易不会出兵”的表态。美国时间16日奥巴马致信国会,表示已从15日起向伊拉克派遣约275名士兵,目的是保护美国公民、使馆,必要时准备作战,安全局势好转后离开(见中新社北京6月19日)。媒体称,美军至今已有4艘军舰在波斯湾待命 应对伊拉克局势。

  美国之所以对伊拉克重新出兵,乃因一支叙利亚反对派武装越过国境攻占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随后,这支万人规模的武装一路南下,势如破竹。而受训于美军多年,美械装备且占数量呈优势的伊政府军竟节节败退。据美国《纽约时报》16日报道,威胁进行宗派屠杀的伊拉克逊尼派伊斯兰主义激进分子15日声称,他们已经屠戮了成百上千名从伊拉克安全部队中俘虏的什叶派教徒,并把他们在提克里特实施大规模处决的可怖照片贴到了网上。伊拉克危机已成为全球的焦点。

  无疑,“伊位克事变”已突显美国对伊拉克政策乃至中东政策的全面失败。然而美国及其盟友们并不会因此而忏悔。美国从来没有检讨过未经联合国授权的伊拉克动武是非法的,美国二战以后大大小小诸多的战争有没有正义性。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居然大言不惭地辩解伊拉克的乱局与自己无关,坚称与美国联手推翻萨达姆政权“完全正确”,伊当局领导不力以及美军过早撤离伊拉克才是诱发这次伊拉克危机的深层次原因。笔者认为,“伊拉克事变”被美国诊断为恐怖主义不仅严重打击美国的伊拉克政策,而且会影响美国的亚太政策。

  2003年,布什政府不顾国际强烈反对,以萨达姆支持恐怖主义和发展大规模杀伤武器为由,入侵伊拉克,致使伊拉克从此不宁。而奥巴马上台后,着手甩包袱,驻伊美军匆忙一撤了事,无疑加剧了伊拉克的动荡。而今,围绕着“伊拉克事变”,会直接影响11月的美国中期选举。美民主与共和两党都会对伊拉克局势进行相关“声讨”。作为时下执政的奥巴马及民主党必然会坚守“撤军”的政策。因此,美国重新考虑伊拉克政策也势在必行。

  令人回味的是,面对“伊拉克局势”,伊朗表示,如果美国对伊拉克境内的恐怖组织采取行动,伊朗可能考虑与美合作,打击逊尼派极端分子”。而美国媒体也传出类似信息。美国和伊朗这个在核试问题上的死对头能否真正形成拳头打击伊拉克的恐怖势力同样值得人们怀疑。如若伊朗卷入伊拉克新的内战,恐怕会又令伊朗的宿敌以色列紧张起来,伊拉克和中东的形势更加复杂。

  中东对美国的战略利益关乎极大。“伊拉克局势”必然会牵涉美国方方面面的精力与力量。那么此局势对此前一直雄心勃勃关注南海东海的奥巴马政府影响如何?尽管奥巴马政府没有明说,不过人们也不难看到,伊拉克局势,会直接影响美国中期选举,又是关乎美国中东利益,不能拖办缓办;而时下南海、东海更多的只是“嘴仗”和某些小磨擦。相比之下,美国恐怕会以较大精力支解决前者。

  其实,南海、东海问题之所以出现时下局面,美国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本原因是,明显地抛弃了一向不持立场的政策。这样,对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产生了误导。美国这样做,其美名曰“亚太再平衡”。但两年多的实践恰恰证明,背离美国原先的立场会令美国“剪不断,理还乱”,更令南海东海从此不太平。因此,反思伊拉克政策的失败,同时也需要反思正在实施亚太再平衡政策。

  令人玩味的是,针对伊拉克局势,美国政府和有关媒体却放风,由中国去接手由于美英联军入侵伊拉克留下的烂摊子,欲将伊拉克这块烫手山芋扔给中国,使美国扔下伊拉克这块啃不下的硬骨头,将中国推上伊拉克国内危机的前台。美国《福布斯》网站15日的报道试图把麻烦甩给中国。文章说,美国航母抵达波斯湾“准备执行任务”,但美国对此没有多少经济利益。他们的观点是“如果要轰炸伊拉克,难道不应是中国?”。美国一些人们要拉中国卷入伊拉克局势的意图也不言而明。

  检验一项政策成功,不是看其说得漂亮,而是看其效果。美国的伊拉克政策造成了中东又一个动乱之源,同样,美国对时下若明若暗背离了不持立场南海和东海政策也造成了时下“风不平、浪不静”的局势。作为一个理性的国家和政党,面对错误政策需要坚决地抛弃。

  当然,中国基于国内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也不希望中美在南海东海进行耗费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较劲,而且中国一再表示,偌大的太平洋足可以容纳中美两个大国。而今,“伊拉克局势”加上此前的乌克兰危机将为中美南海东海博弈添上新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