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中国足球脱胎换骨 能走多远

19.01.2015  19:00

  中新网1月19日 中国男足国家队18日在2015澳大利亚亚洲杯小组末战中2比1险胜朝鲜队,取得小组赛3连胜,并以小组头名身份晋级1/4决赛。对此,美国《侨报》近日发表文章分析称,相比10年多来的沉寂,这一成绩宛如脱胎换骨,但中国足球甚至于中国的全民健身兴起的关键,在于重新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舆论应该引导民众关注输赢的短目光少一些,思考精进与传承的长目光多一些。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国足凭借前两场的惊艳表现已提前出线。相比10年多来的沉寂,这一成绩宛如脱胎换骨。一时间,球迷狂欢,媒体也大多用上了“夺冠大热门”、“沉睡的巨人苏醒了”等积极预期的辞藻。在一片溢美之声中,回望这支队伍过往的起伏,不禁让人唏嘘。

  足球,作为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之一,在中国的表现却是让人难言悲喜。中国因为人口基数之众,可能是拥有足球迷人数最多的国家,然而,在如此强大的后盾支持下,球队表现却差强人意。正如此次亚洲杯,当中国队“失常”连赢两场比赛后,将“”视为国足“正常”表现的国人忽然间发现眼前的国家队不再熟悉。

  这样的“失常”发挥,媒体将之称之为“任性”,而此处的“任性”绝对是一个褒义词。可就在此次亚洲杯开打之前,媒体公开报道最多的是此次征战前景的不乐观、足球运动在中国的冷清、体育场馆经营的惨淡,就连马云入股恒大足球队,也被称为是“最傻投资”。2013年,一场友谊赛1比5败于泰国,中国国足甚至被冠上“耻辱”的骂名。舆论语境的巨大落差,不知中国球员们在心理调适上能否适应良好,还是他们早已习惯?

  其实,“任性”的不只是国足,还有舆论,捧杀和骂杀都只在弹指间。足球在中国,距离体育和健身运动的本质已太远,却承载了太多商业运作和大众娱乐的消耗属性,在被作为产品推销和消遣谈资中,丢失了体育精神中应有的血性。

  中国足球常年的萎靡不振,其顽疾不可能瞬间治愈。在经历了中国足坛阶段性扫赌打黑之后,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亟需落到实处,这样可以“疏经”。如今,中国的经济实力早已数一数二,足球排名却仍在百名徘徊。足可见,金钱支持虽然可以“活血”,却仍难真正提振精气神。

  任性不任性,只能决定一朝成败,而中国足球甚至于中国的全民健身兴起的关键,在于重新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舆论应该引导民众关注输赢的短目光少一些,思考精进与传承的长目光多一些;全民巩固体育参与的根基,而不仅仅是围观,才能从根上打开中国通往“体育强国”的道路。(钟海之)


相关报道:蔡振华满意国足表现 称未来路很长需要稳扎稳打
                    亚洲杯孙可独中两元 国足2-1胜朝鲜晋级八强(组图)
                    赢球才是硬道理 望中国足球继续赢下去
                    李娜每天陪姜山看球 遗憾国足比赛没在墨尔本办
                    亚洲杯小组赛:国足逆转 提前一轮出线
                    国足征战亚洲杯 翻译酷似郭德纲抢镜
                    国足高开低走是常事 亚洲杯第二战遭遇真正苦主
                    国足令网球迷不虚此行 李娜退役险毁其澳洲之旅
                    亚洲杯国足首战开门红 打破18年逢沙特不胜魔咒
                    国足胜沙特获亚洲杯开门红 于海幸运绝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