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发改委副主任:在协调发展中推动持续健康发展

11.11.2015  09:26

      原标题:在协调发展中推动海南持续健康发展——专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华友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协调发展位列其中,中央为何把协调发展上升到如此高度?将对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重大影响?下一步,海南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布局和落实?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华友在接受本报专访时给出自己的理解和建议。

      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协调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对于协调发展理念,我们应该有认识论上的高度。”朱华友说:“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来看,任何发展都是系统的发展,系统构成要素在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构成了系统的整体发展;同时,发展必须是兼顾的、对称的、照顾他方的发展,否则就是畸形的,甚至是倒退和停顿。发展内在地要求协调,协调内生于发展。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方面的最大优越性。”

      朱华友认为,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从“十三五”发展目标来看,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

      “‘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任务,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朱华友说:“所以,‘十三五’时期,我国要紧扣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切实把调整比例、补齐短板、优化结构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协调发展是海南加快发展的内在要求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这是针对我国在协调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矛盾仍很突出。这些既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重要原因,也将制约长期可持续发展。

      朱华友认为,自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作出了富有海南特色、凸显海南优势且行之有效的协调发展探索。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把海南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规划,东中西部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取消生态核心区市县和贫困县GDP考核指标;坚持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积极打造“美丽乡村”;在产业结构方面,三次产业比重由2009年的27.94:26.81:45.25调整优化为2014年的23.1:25.0:51.9;在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方面,我省不仅致力于打造国际旅游岛,更致力于打造文化强省,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道德楷模。

      朱华友说,“十三五”时期,是海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期。《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协调发展对海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国际旅游岛建设意义重大,它既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发展整体效能、推进事业全面进步的有力保障。

      “但我省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发展人均水平不高、下行压力较大。由于自然基础、历史、人口文化素质和资金投入差异大,东中西区域板块发展差距以及城乡差距不容忽视,一些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城镇化水平总体较低。”

      “这些现实问题,无疑提醒我们‘十三五’期间协调发展任务的紧迫性!”朱华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