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娄底“嗑瓜子惩罚”看校园文明

09.12.2014  02:33

  近日,“娄底卫校某班学生上课磕瓜子,老师自掏腰包买30斤瓜子‘惩罚’学生,让他们坐在走廊上嗑瓜子”成为微博热议头条。淘气的网友们纷纷表示,准备在上课吃辣条、巧克力、牛肉干……和罚款、体罚、罚劳动相比,这位老师的方法堪称“最幽默的惩罚”。虽不提倡,但能起到警示作用也算一种进步!事后,学校经调查,澄清不是学生传言的100斤瓜子,是30斤,该班主任也向领导承认自己“做事方法欠妥,值得商榷”,学校表示因为周末大多同学不在校,目前没法向被惩罚的学生致歉。

  当“万世师表”的师德被几个“叫兽”抹黑时,尊师守纪也被殴打教师颠覆了;当遭受体罚的学生选择轻生时,一边是拷问老师的良知,一边是议论学生的脆弱。而娄底卫校的这学生嗑瓜子风波则让人啼笑皆非,老师的“惩罚”让我想起,大多老师在学生讲话时,除了讲纪律、发脾气,就是生气地喊一句“这么喜欢说话,那就让你说一节课”。学生课堂嗑瓜子,的确影响不好,这也折射出校园里的课堂文明世风日下的境况。

  网上曾有个段子,说的是高中和大学的区别:高中时,每天都去上课,大学只有点名的课才一定上;高中时上课眼睛都看着黑板,个别睡觉讲话,大学上课个别看着黑板,基本都在讲话睡觉;高中下课后有人问老师问题,也有睡下一片的,大学是要么睡下一整片,要么都在玩手机...而卫校是中专,介于高中与大学之间,上课嗑瓜子也算是明目张胆地表明“就不听课”的心态了。

  当被称为象牙塔的学习园地,充斥着低头党,手机控;当意见交锋或者思想博弈的课堂变成第二张床或者WiFi免费提供场所,当学习的主阵地变成娱乐休闲地,校园文明已经远离了它最初的纯真本色。

  校园文明下滑的问题也并非单单在学生这个角色上,除了学生对学习意义认识不足,学习素质的缺失,自律自觉意识薄弱之外,学校的强制考勤体制和单一追求期末成绩的学分制,老师的授课方式及课程安排,对学生兴趣点的切入分析上缺乏理解都是问题所在。

  既然这些问题根源都不是偶然,那么解决方法也就有路可寻。师生关系继医患关系之后被推上了舆论排行之列,理应受到重视。唯有校园文明变得“风朗气清”,教育才往前推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