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垃圾分类看城市管理之变

15.07.2014  12:26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又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我们更应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

  近年来,海口垃圾量节节上升。7月13日,海口举行万人签名活动,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处理。海口的目标是,明年将在全市住宅小区、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详见7月14日海南日报头版)

  与传统的垃圾收集处理方式相比,  推广垃圾分类和减量化无疑是管理思维上的一次突破。随着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增多,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也出现剧增,并带来一系列问题。而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因此,从被动处理垃圾转向资源化管理垃圾已势在必行。

  城市管理水平看细节。垃圾问题看起来是小事,但却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与城市幸福指数紧紧相连,是衡量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的重要指标。海口作为省会城市,其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要发挥对其他市县的辐射带动作用,这种辐射带动不仅仅是在区域经济发展上,也体现在城市管理水平上。推动垃圾分类处理,海口理应在全省发挥领头羊作用。

  推广垃圾分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次触动灵魂的变革。受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市民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推广垃圾分类工作,注定要打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因此,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使市民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尤其重要。同时,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还要教会市民垃圾分类的知识,使市民逐渐形成垃圾分类的自觉和习惯。而在形成社会共识的基础上,务必做好试点工作,发挥示范作用。海口推出“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楼,一楼带一片,一片带一区”的典型引路、面上开花的路线图,就是打基础工作的系统工程。

  推广工作能否取得成功,垃圾终端处理至关重要。提倡垃圾分类,实际上是将垃圾处理的关口前移。如果关口工作做得不错,但终端处理跟不上,极有可能功亏一篑。如今就有居民存在疑问和担忧:分类工作做好了,但处理垃圾时是不是还混在一起处理?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积极推动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设等,完善垃圾处理体系。

  推广垃圾分类,不应有旁观者。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又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我们更应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每个人都应为垃圾分类作出自己的努力,为美丽海口贡献一份力量。(海风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