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点:中秋节将至 关于月饼那些事儿

15.09.2015  15:27
1.png - 蓝网
20150915556530.jpg - 蓝网
20150915105617.jpg - 蓝网
20150915828447.png - 蓝网
4.jpg - 蓝网
5.jpg - 蓝网
6.jpg - 蓝网
7.jpg - 蓝网
8.jpg - 蓝网
9.jpg - 蓝网
10.jpg - 蓝网
11.jpg - 蓝网
12.jpg - 蓝网
13.jpg - 蓝网
14.jpg - 蓝网
15.jpg - 蓝网
来源: www.hnntv.cn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与其它传统节日一样,它也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演变而成的。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在这一天人们都会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同时吃着香甜的月饼,抬起头凝视天空中的满月,享受着美妙而又温馨的夜晚。

一、古人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二、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三、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四、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五、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六、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中秋节本该是一个阖家团圆、品尝月饼的日子,然而,如今许多人过中秋节吃的不再是月饼,而是包装;吃的不买,买的不吃,送高档月饼,甚至是送天价月饼,已成了中秋节的主打活动。消费心态抵消了情感体验,商业气息代替了本来应该在节日中弥漫的浓浓情谊,传统中的夕月、团圆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中秋节已变味了,月饼亦“变味”了。 

 

天价月饼”特点:

1、包装的耗材过多、分量过重、体积过大、成本过高、装潢过于华丽、说辞过于溢美等。

2、超出正常的包装功能需求,其包装空隙率、层数等超过必要程度的就是过度包装。

3、中国消费者协会明确指出,凡包装体积明显超过商品本身的10%、包装费用明显超出商品价格的30%,就可判定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业欺诈”。

图为市面上销售的天价月饼

图为市面上销售的金银月饼

图为市面上销售的“高端定制”月饼组合,月饼、红酒、香茗齐上阵


天价月饼卖给谁?

首先要剔除工薪一族的私人消费行为,该一族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不会花费千余元买盒月饼以示亲情和友谊。其次,对某些想通过送特殊礼物达到谋私目的的单位或个人来说,天价月饼倒是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便利,满足了心理畸形需求。一盒月饼对送礼人和收礼人来说,均可“心安理得”接受。倘若事后在单位报销,发票上堂而皇之写上低值易耗的办公用品之类,就不再有人计较。由此可见,其负面社会影响不可低估。

家长送月饼:

近几年的中秋节,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给自家孩子的老师送月饼,从送普通的平价月饼慢慢发展到送包装精美的高档月饼,甚至是镶金带银的“土豪”月饼。家长竞相送高价月饼的现象背后折射了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无奈心理,许多家长担心如果节假日不送礼,自己的孩子会受到老师不公正的待遇,所以不得不送礼。二是攀比心理,看到别的家长都送高价月饼,如果自己不送的话,唯恐老师看轻自己和孩子。三是功利心理,大多数家长还希望通过送礼此举让老师多关照自家孩子。例如,安排好座位、选举班干部、入少先队、入团、入党、免试推荐等等。

公款送月饼:

中国讲究礼尚往来。每逢中秋佳节,总是人情往来的高峰期,下属为了自己的各种利益,用公款送月饼给领导更是肆无忌惮、水涨船高。因此月饼的包装越来越豪华,价格越来越高昂,群众批评“吃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吃”,商家感慨“月饼越贵越好卖”。公款送月饼已成了赤裸裸的利益输送,暗藏了不正当的利益诉求。

福利发月饼:

近几年,许多事业单位用公款购买月饼作为福利发放给员工,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中纪委是严查公款发月饼的。当然,禁止公款发月饼并非一概而论,需要看是否触碰了“红线”。什么是“红线”?中央某部委巡视组负责人举例称,“单位的钱都是有具体用途的,就要看你用什么用途的钱去发福利,如果这笔钱就是合法合规的给员工的福利,那你发了月饼可以;但比如这笔钱本来是科研经费,你挪点儿发了月饼就不行”,即便事业单位和国企的营收收入,“都是分项目的,每一笔哪儿来的,本来应该用于什么地方都有规范”,该负责人还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如果违规发放这些,肯定要受处分”。简而言之,动用“其他开支用途”的公款发放月饼,就是违规。

一是形式主义,群众反映最突出的是追求形式、不重实效,图虚名、务虚功、工作不抓落实。

二是官僚主义,群众最不满意的是办事推诿扯皮多,效率低下,不作为、不负责任。

三是享乐主义,基层和群众反映最多的是一些领导干部安于现状、贪图安逸,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是奢靡之风,主要是条件好了,许多方面做过头,大手大脚、铺张浪费。

2013年9月3日 ,中共中央纪委和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发出《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通知》要求,切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节、国庆节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

2014年8月10日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公款送月饼等“四风”问题举报窗,同时恢复每周通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

2015年9月6日 ,中纪委发出通知,要求坚决防止中秋国庆期间“四风”问题反弹。在通知中,中纪委特别提到,“四风”问题出现了新情况,“以奢华高价月饼为代表的高档礼品花样翻新,形式隐蔽”。因此,中纪委要求各级纪检机关行动起来,“坚决防止以高价月饼为代表的‘四风’问题反弹”。

高价月饼又“死灰复燃”:

日前有记者走访了各地商场酒店,发现不少地方的月饼已摆上货架。记者注意到,其中有的价格不菲、包装豪华,高价月饼颇有“死灰复燃”之势。除了实体店的高档月饼重现市场,一些高价月饼券、礼品卡等正在电商、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开辟新商道”。在某知名电商网站搜索“月饼券”,发现标价许多都在千元以上,且宣传语多标明“团购有优惠”。

对于重出江湖的高价月饼,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警惕,但必须要理性看待。从一些数据上看,今年市场上出现的所谓高价月饼,价格也就在千元左右,与以往动辄上万元的“豪华月饼”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且也并不好销售。因此,对于高档月饼的“起死回生”,我们只要盯紧公款消费和权力之手就行了,其余的,让市场决定吧。

平民月饼成消费主流:

还有让人欣慰的好消息。在中纪委坚决纠“四风”的努力下,  近几年我国月饼市场刮起了“平民风”,主打亲民牌。例如,在节俭消费风气的影响下,于山东省济南市的多家超市,各种平价月饼摆在了入口的显眼位置,很多商家推出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抢占市场。 还有海南省海口市的一家展销点负责人称,今年代销的月饼都是本地平价月饼,价格以每盒几十元的为主,最贵的也就100多元,还可以打折,而往年的天价月饼主要贵在了包装上,市民买来基本为了送礼。与往年天价月饼受宠不同,“经济适用型”的简易盒装和散装月饼成为如今月饼销售市场中的“黑马”。毕竟,勤俭、务实是社会的共识,也是大势所趋,因此,“亲民月饼”才是消费主流。

中秋又称“团圆节”,本该是人们阖家团圆,吃饭、品酒、赏月,共享温暖亲情的节日。但如今的中秋节却被“天价月饼”“公款消费”喧宾夺主,这是对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一种亵渎与背叛。

俗话说得好:“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又是一年中秋将至,已“变味”的中秋节和月饼值得大家反思:不要让传承了千年的中秋文化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变得面目全非。当月饼变“”,团圆宴变“”,方才是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


(图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