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5年累计42.8亿元投民生 每个乡镇都有公办幼儿园

20.10.2014  13:05

  每个行政村,都通上了水泥公路,串联起经济发展康庄大道;每个乡镇,都建起了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农村学前儿童毛入园率大幅提高;每个行政村,都开办了卫生室,村民看病方便又实惠……5年来,黎族苗族人口占65%的五指山市,累计投入民生资金42.8亿元,让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扶贫解困

  发展教育

  改善民生

  行政村水泥公路村村通

  五指山市原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市,总人口10.44万,其中黎族、苗族人口占65%。

  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五指山市全力推进扶贫解困工程。该市推行四套班子领导驻点乡镇,市直机关单位挂钩帮扶的扶贫责任制,把扶贫与扶志、治贫与治愚结合起来,帮助黎族苗族群众脱贫致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009年以来,该市广泛筹集资金,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334亿元,累计实施扶贫开发项目225个。通过这些项目的带动,五指山市贫困农村发生了根本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市贫困人口减少到23000人。

  该市改建农村公路75条165公里,全市行政村水泥公路通畅率达100%;完成除险加固水库7宗、农村安全饮水工程97宗、田洋9宗、改厕2700户;完成乡镇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建设工作,覆盖率达100%;累计建成文明生态村187个,占全市自然村的60%;完成农村危房、茅草房改造4390户,全面告别农村茅草房。

  每个乡镇都有公办幼儿园

  民族教育事业事关长远发展大计。五指山市投入4160万元建成五指山思源实验学校并扩建五指山中学,将全市农村初中生整体移民到这两所学校就读,将完全小学的4—6年级的学生集中到乡镇寄宿制学校读书,全市普通公办中小学由原来的68所,调整为14所及49个教学点,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城乡教育均等化。目前,五指山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6%,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6.5%。

  此外,该市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每个乡镇都建有1所公办乡镇中心园,农村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87.8%;累计发放贫困生、寄宿生补助资金共1788.4万元;投入8875.2万元,建设各乡镇中心学校学生食堂、宿舍、教学楼和教师周转房等;通过金秋助学、希望工程圆梦、爱心助学金等,资助贫困学生1600多人次,实现了寒门学子的大学梦。2013年8月份,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13157人次。

  5年投入民生资金42亿

  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指山市下大力气改善民生,5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42.8亿元。

  这些民生资金的投入,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其中,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7492套,已竣工4417套;卫生事业取得新进步,完成全市59个行政村卫生室建设,实现村村都有卫生室的目标;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9%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2012年荣获“全国新农合先进集体”称号。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完善,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437人,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累计发放五保户供养、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996.88万元,优抚资金1229.1万元,发放物价联动补贴和动态物价补贴共399.27万元,保障了城乡困难人员基本生活。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市参保人数2.7万人,参保率95%。全市60岁以上农村老人全部领到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