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精细管理才有拆违主动权
近日,海口市秀英区长流镇琼华村发生拆违暴力执法事件,受到广泛关注。事件发生后,相关责任人很快受到处分,5名殴打群众的联防队员被刑事拘留,秀英区区长引咎辞职。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孙新阳表示,要在全市执法队伍中开展警示教育,加强执法队伍管理,决不许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然而也要看到,强烈谴责、严肃追责之余,审慎考虑并有效解决背后的城市治理问题,才是治本之策。
事实上,海口的违建问题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此消彼长的违建群已成了这座城市发展绕不过去的症结。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海口又承接了大量农村居民和外来人口,使得这一症结愈加凸显。密密麻麻的违建,犹如循环体系中的血管堵塞,即便不说安全隐患、治安问题,难以进入的公共服务、糟糕的人居环境,也令居住其中的群众难言满意。然而,治理这种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又涉及城市治理深层次的老大难问题时,除了敢啃硬骨头的勇气,还要讲究策略、注重方式方法,只能慎之又慎、细之又细。
近两年,多次到一些拆违现场观察,凡是处置过程平稳顺利的,多得益于完备充分的前期工作。拆违前,干部挨家挨户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在拆违现场提前搭好帐篷、备好车,及时帮助被拆户转移物品,安抚他们的情绪。房子被拆,没有哪位户主会笑脸相迎,但只要安置妥当、服务到位,就很难出现剑拔弩张的对立,更不至于出现恶语相向、拳脚棍棒相加。
回顾这起事件,倘若一线执法队伍更规范专业,更训练有素,现场处置更得当,后续保障更有力,或许可以避免激烈的冲突。从亡羊补牢的角度出发,整肃执法队伍、净化执法环境,建立能执行到位的追责机制,也是当务之急。这不只是为了给社会树立一个负责任的形象,更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未来3年,海口是海南打违攻坚的重中之重。今年300万平方米的违建处置量,也位列全省之首。如此庞大的违法建筑体量,如此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管理者首先要慎重对待“快刀斩乱麻、处之而后快”的诱惑,学会抽丝剥茧,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执法,并完善相应的处置、善后、保障等机制,否则很难走出“建了拆、拆了建”的怪圈。
有历史成因的复杂问题,当深挖其根源。笼统处置、一拆了之,容易伤及无辜,也会引发对抗心理。有些违建是不法分子有意为之;有些则是一些群众不知情的无心之失,部分群众自身也是违建的受害者。因此,应区别对待、依法依规分类处置,并将处置过程与结果公之于众。其实,早在2013年,海口市就出台了违法建筑分类处置办法,关键是执行过程不能走偏。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是城市管理者的责任,也是广大群众共同的心愿。处置违建,不能忘了出发点是保护群众的长远利益。第一步要通过严格执法压缩违建的生存空间,严厉打击侵占农田、村集体土地、非法买卖土地的行为,斩断利益链条,向侵占群众利益的黑恶势力亮剑。同时,要给群众的合理诉求以出路,保障他们建房的合法权益,报建有门、建房有证,让群众可以快速便捷地取得建设许可证。今年7月1日起,海口将对符合分类处置条件房屋确权办证。可以说,类似的保障措施越是尽快完善到位,处置违建的主动权就越大。(黄晓慧 人民日报海南分社记者)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