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海航 扎根实业保持定力
总资产破万亿元 负债率持续下降 海航 扎根实业保持定力
《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17日 01 版)
本报海口3月16日电 (记者费伟伟、陈伟光、卞民德)信吗?身处万米高空照样能用手机下单购物、付费升舱。一周之前,空中移动支付服务在海航集团首批15架飞机上正式实现。创办24年来,此类“吃螃蟹”之举已成海航常态。持续不断的创新,让海航集团由小变大、由弱变强,2016年高居世界500强第353位,从海南岛走向全世界。
1992年,海南省政府给海航10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尚不够买波音飞机半个翅膀。海航捕捉住海南成为国家首批股份制试点省份的机遇,主动申请进行股份制改造,成为国内第一家规范化股份制航运企业,并成功募集资金2.5亿元。
2000年,面对国内航空公司重组的新格局,偏居一隅、身陷被“吃掉”险境的海航,突破区域限制、主动出击,接连兼并重组长安航空、山西航空、新华航空,“小鱼吃大鱼”,成功逆袭。如今,海航拥有逾1250架飞机、近1000条国内外航线。
2003年“非典”后,海航在经济下行大势中创新多元化发展思路,又围绕航空主业迅速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以与航空运输关系紧密的酒店业、旅游业为突破口,海航向现代服务业综合运营商转型。各种融资手段的创新性运用,让海航在一系列兼并重组中实现“滚雪球”式快速发展。海航通过精准的海外并购,吸引全球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及优秀人才,把这些收购来的企业纳入到海航集团的“大家庭”中,实现行业整合、提升效率,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今日海航,已成为航空、酒店、旅游、物流、金融、商业零售、生态科技等众多领域的佼佼者,境外企业45家,业务覆盖六大洲,总资产逾万亿元。尽管频繁的资本运作、兼并重组和产业扩张备受关注乃至质疑,但事实上,海航在国内外资本运营中所做的“加减法”始终凝神聚力于航空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服务等三大支柱产业链,看似“形散”,实则“神聚”。在资产规模及收入利润大幅增加的同时,海航负债率连续7年下降。
“对海航集团而言,诞生之初就有的危机感时刻存在,逆水行舟,唯有不断创新,在陌生环境和未知领域寻求蕴藏的机遇,实现超越式发展。”已成为世界级企业集团的海航集团负责人如是说。
创业24年,总资产逾万亿元,在质疑声中跻身世界500强——看“海航”如何远航(人民眼·实业报国)
《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17日 16 版)
商界从来不缺传奇,海航集团可算其中之一。
从1000万元起家,到总资产逾万亿元、年收入逾6000亿元,海航集团仅用了24年时间。2015年,海航首次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位列第464位;2016年,位次前跃111位,升至第353位,堪称商业奇迹。
传奇时常伴随争议,海航集团也难以例外。
国内外并购、快速扩张,一系列的运作,令人眼花缭乱;与之相伴的,则是不时出现的担忧、质疑之声,负债率、资金链乃至发展模式,隔几年就会被热“炒”一番。
这种跳跃式发展,让外界惊呼,而在海航集团的管理层看来,根本的东西其实一以贯之。
“二十多年来,海航一直扎根实体经济,所以才没被各种泡沫湮没。”海航集团董事长王健说,很多人往往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便是海航实业一直做得很大、很实、很不错。“这些年来一赚到钱,最主要的投向就是实业。”
海航在实体经济中扎的根到底有多深?
如今的海航集团,已不再是当年业务单一的地方航空运输企业,而是囊括航空、酒店、旅游、物流、金融、商品零售、生态科技等多业态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实体产业成了集团发展的“定海神针”。
在虚拟经济的热潮中,企业如何保持定力,坚守住实体经济主阵地?信息时代,企业怎样创新性地借力新的工具和手段,强大传统实体经济的内核?记者深入海航集团,尝试解码这家传奇企业的成长基因。
航空主业的弱与强
航空运输产业是海航始终坚守的主业。
创业之初,正是海南房地产“虚火”最旺的时候,土地一天一个价,房价一天一个样。手上仅握1000万元启动资金的海航人,正为巨大的资金缺口发愁。
“按负债率百分之六七十算,这1000万应该能换来3000万的银行贷款。当时很多搞房地产的朋友来找海航,他们资金不够,想跟海航密切合作,你只要出一两千万,保证到年底有40%的回报。”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回忆,尽管条件诱人,但海航的创业者没有为之所动。“如果没有定力,可能就前两单会挣钱,因为你是在滚雪球,投1000万变成2000万,你肯定把2000万投进去变4000万,4000万投进去就全部都投进去了,后来市场一变可能就全赔进去了。”
放在整个海航集团的大盘子里,航空产业所占的比重,与过去相比大为降低。但从体量上看,海航航空产业快速膨胀,业务范围也从国内扩展到国际。截至2016年底,海航集团拥有飞机1250架,运营国内外航线近1200条,通航全球270余个城市,年运输旅客近1亿人次。
“在海航发展二十多年的历程中,我们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牢牢聚焦于做强做大做精航空主业,不曾有过一丝一毫的犹豫。”海航集团执行董事长李先华表示,航空运输产业是海航集团的主业,只会不断变得强大,而不会被削弱。
从海岛飞向全国,再从中国飞向世界,海航集团对航空运输产业的发展,采取了超常规的手段。
作为曾经的一家地方航空公司,海航没有选择小飞机开飞、支线切入的传统做法,而是直接采用大飞机开飞、干线切入的方式,与实力雄厚的大航空公司同台竞争。1993年,海航就实现了盈利。与此同时,海航并未忽略支线市场。1994年,海航引入支线飞机,相继开通海口到三亚等周边地区的航班,并很快构建起干支结合的航线网络。
2000年,民航总局提出航空公司重组思路。原本“山头林立”的航空产业,迎来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谁也没想到,块头并不大的海航集团主动出击,在一年多时间里,先后收购重组长安航空、新华航空、山西航空等地方航空公司,成功跻身国内第四大航空公司。
“服务至上”一直是海航的标准。1993年5月2日,海航首航,时任董事长陈峰与时任海南省副省长毛志君以空中乘务员的身份为乘客提供机舱服务。创业以来一直秉承的“店小二”精神,伴随着海航航空运输产业不断光大。凭借优质的服务,海航航空还连续6年进入由全球专业航空评估机构SKYTRAX评选的“全球五星航空公司”之列。
某次,一架航班即将起飞,舱门已经完全关闭。飞行员突然发现有一样东西没带,于是就打开驾驶舱的挡风玻璃,让地面人员用工具递了进来。海航集团管理层得知后,飞行员被调离岗位,“贬”为行李搬运工。类似的故事,在海航集团可以找到很多。
背后的逻辑,是海航集团对安全的苛刻要求。德国航空安全数据评估机构JACDEC,是航空运输业界权威的评估机构,负责发布“全球最安全航空公司榜单”。海航以零事故率位列全球第三、内地航空公司之首。
“航空运输产业是我们最早的产业,现在也是最好的产业,是海航集团一个亮丽的品牌。”李先华说,航空运输产业是海航集团的基础,对其他业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果这个产业做不好,对海航集团整体的影响非常大;只有把这个产业做实了,海航集团才有做其他产业的能力和支撑。”
快速扩张的进与退
“你要去当空姐?”听说何娟要到海航工作,朋友们的第一反应无不如此。
“你们也太看得起我的身材了。”微胖的何娟哭笑不得,有时也忍不住自嘲两句。其实,投简历时,何娟也以为是要到一家航空公司工作。后来接到面试通知,查阅资料准备做应聘攻略,何娟才发现海航远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
“有机场、有零售、有酒店、有物流等等,整个集团太大了,产业太多了。”进入海航旅业社会责任部不过一年,何娟的认识被彻底颠覆。再向别人介绍海航时,底气明显足了不少。“现在看到带有海航标志的建筑,大家都会在朋友圈晒给我看。”
自1993年创业至今,海航集团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一跃成为多业态的大型企业集团。海航的业务版图,从海南扩展到全球,总资产逾万亿元。创业二十余年,海航年均增速45%,在资产规模及收入利润大幅增加的同时,资产负债率及资金成本持续下降。截至2016年底,海航集团资产负债率降至59.5%。
产融结合的双轮驱动,是海航迅速壮大的密码,也是海航最具争议之处。如果说早期收购航空企业还合情合理,那么后来将触角伸向更广的领域,就颇令人费解。
在海航集团财务总监徐洲金看来,海航的选择缘于刻骨铭心的教训。2003年的非典,成为海航多元化战略的导火索。当时在海航总部负责统计公司每天收入情况的徐洲金印象深刻:“5月20日最极端,一天的收入不到200万元,要知道,平时一天都在2000万元左右。”
发生了什么事?海航的许多飞机因为没有客源而被迫停飞。虽然有的航班仍在运营,但旅客寥寥无几,个别航班甚至仅有一名旅客。“我们意识到,仅仅依靠航空运输业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从世界范围看,航空业属于资金、资产集中的重资产行业,发展本来就有大周期。”
痛定思痛,当年5月27日,海航走出涉足其他产业的第一步——收购商业上市公司西安民生,首次将百货产业纳入自己的版图。随后,一系列整合并购接连展开,海航四面出击,迅速成长为全国性的企业集团,旗下产业实现多元化。
“2008年金融危机,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到140美元,平时就占航空业成本20%左右的油料占到了40%,国内航空业苦不堪言。”彼时的徐洲金心里却轻松了许多,“明显感觉不像2003年那么难受,因为海航已有其他产业作支撑。”
海航频繁的整合重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逻辑?
“海航的产业布局是上下游高度关联的,既在航空运输主业基础上衍生而成,又在现代服务业不同方面运作与发展。”海航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谭向东表示,海航的业务版图“形散神聚”。“发展航空需要酒店,海南有国内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海航由此向旅游行业拓展;航空货运本身就是现代物流的一部分,我们又把触角延伸到海运等物流其他环节;航空高投入的特性,对资金要求高,所以海航又增加了金融业务。”
扩张必然伴随着风险。2009年,海航集团旗下的公司总数不到200家,一年之后就增长到311家。到2011年年中,海航集团的子公司数量更是超过了700家,其中由海航自行管理运营的有550余家。
迅速扩张让海航决策者意识到了问题所在。2011年7月开始,海航启动“关停并转”计划,先后涉及260余家下属企业。收购策略遵循“五不”原则:不符合海航战略发展方向的项目不做,没有现金流收入的项目不做,没有成熟融资方案的项目不做,不能与集团产业整合提升的项目不做,不成规模的小项目不做。
对于海航而言,频繁的资本运作虽屡有争议,但产融结合的扩张模式,其实有着先天基因。海南经济实力较弱,在这块土地上孕育生长的海航刚起跑就处于弱势,无法获得来自政府的大量投入。如果靠一点点积累,发展速度肯定会慢。用海航人的话说,穷则思变,只能另辟蹊径。
“从股份制改革,到引入华尔街资金,海航从一开始就与市场、资本紧密相连,一直在融社会之力。”海航集团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周志远说,“买下一个企业,对资产进行梳理、整合,对原有业务进行改造,然后借助融资平台做资金注入。比如凯撒旅游,海航完成收购后,航空运输业务对其形成强大的支撑,使其更具竞争优势。这就是海航并购的魅力,海航要成为行业整合与专业投资的行家。”
全球布局的时与势
一口气买了42架空客A330系列飞机,海航哪来这么大的胃口?!
时间回溯到2015年6月。我国家领导人出访法国,希望将空客A330生产线引入国内。但是在谈判中,空中客车公司开出条件——中国要订购70架A330系列飞机。要知道,国内航空运输企业当时并没有如此大额的购买计划。
陈峰随访,闻讯当即作出安排,由海航购买42架A330系列飞机。再加上国内其他航空运输企业的需求,70架飞机的订单很快得以落实。最终,空客A330飞机完成及交付中心顺利落户天津,促进了国内高端制造产业发展升级。
这笔买卖海航并未吃亏,反而得到了宝贵的飞机资源。要知道,按照正常的采购程序,海航不可能一次性买进如此多的飞机。
“支持国家战略,是海航实业报国的一个体现。这些年来我们在国际化方面走出的每一步,既是应市场需求而布局,更与国家政策高度匹配。”海航集团董事长王健说,海航服务国家战略,也受益于国家战略。“国家的法律法规、大政方针,改革的形势和新动向,海航一直在关注、研究,并将其作为发展的背景和出发点。”
“走出去!”十多年来,海航抓住境外资产价格偏低的历史机遇,发力航空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服务等产业,实施多起境外并购项目。
美国GE公司旗下的全球第五大集装箱租赁公司Seaco,欧洲最大的拖车租赁公司TIP,全球最大航空地面及货运服务商SWISSPORT,全球最大IT分销商美国英迈……这些全球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知名企业,接连被海航收入囊中。截至2016年底,海航境外资产占比超过30%;境外员工近29万人,占总用工数的70%。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引发世界瞩目。海航迅速反应,围绕航空旅游、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服务业进行全球化投资布局。
近年来,捷克与中国的经贸、人文交流合作不断丰富。但是,两国间长期没有开通直航航线,给经贸合作深化、人员便捷往来造成诸多不便。
这也怪不得国内航空运输企业。是否开通一条航线,企业优先考虑的是市场效益。过去由于客源较少,航空运输企业自然不愿涉足。中捷关系升温后,虽然国家鼓励国内航空运输企业开通中捷直飞航线,但国内航空运输企业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同样运力紧张,海航却决定做第一个破局者。2014年,海航向中国民航局申请开通北京到布拉格的直飞航线。经过一年多的筹备,2015年9月23日深夜2:30,首航航班HU7937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并于当地时间上午7:10飞抵布拉格瓦茨拉夫哈维尔机场。
“建设好‘一带一路’的关键之一,在于各个国家之间、国际国内市场之间的互通能否实现。”海航集团董事局董事张岭说,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骆驼和马早已写入历史、化为诗句,必须建设以航空业为主体的“空中桥梁”,“通过开辟亚非欧国家间的直飞航线,参股或建设区域性航空公司,海航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国际航线网络。”
北京到特拉维夫、重庆到罗马、西安到罗马……近年来,海航陆续开通从国内多个城市飞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线。截至2016年底,海航共运营国际航线200条,其中欧洲航线14条,北美航线12条。此外,海航还在关键通道、重要节点设立区域航空公司,目前已布局法国蓝鹰航空、加纳AWA航空、乌鲁木齐航空、福州航空、北部湾航空等。
在与国家政策高度匹配中架构企业布局,企业发展自然也会得到国家政策的鼎力支持。同时,海航深度参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通过强化海南国际航空枢纽港建设,海航致力于将海口、三亚机场建成我国至东盟、澳洲的国际航班中转地,并以此为依托培育临空产业集群。
境外投资并购,也反哺企业内部产业协同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海航国际化步伐越走越快,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2015年,海航首次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以256.464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464位。
“把企业的一切行为,始终跟社会的利益、他人的利益连为一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商道精神。”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称。
海航这么说,也这么做。
在实业实现跨越的同时,持续回报社会。截至2016年底,海航在海南地区缴纳各项税费30.65亿元。而在2010年10月,海航集团独家发起非公募基金——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
时间回溯到2010年海航集团高层某次年度恳谈会上,当海航集团决策者做出这一动议的时候,出席会议的海航集团副董事长陈文理说“我跟随!”
陈文理说,“当王健提出这个动议的时候,我说,我没你那么高尚,但你捐我跟随。”他随后表示,“说这话时,有冲动。说这话后,我对自己有一种自豪的感觉。”
陈文理说,当初来海南时,一是因为市场需要,二是为了做点新鲜事情,实现人生价值,根本没想过要挣多少钱。但今天,我们把一件事情从无做到有、从小做到大,实现了两个世界级目标。
“而我自己从一介书生,到成为管理者。从一无所有,到有一番事业,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从谋生,到人生。这一切,都是海航给我的。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财富才真正属于我。”陈文理说,“我的思想、境界,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其实跟着海航一步一步提升。”
2013年10月,海航集团决定向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捐赠价值80亿元的股权,由此慈航基金会成为海航集团单一最大股东。这意味着,未来海航的归属不是个人的,不是团体的,而是全社会的。海航集团企业成长的收益,通过股权分红形式,借助慈航基金会回馈给社会大众。
海航集团董事长王健曾经说过:“海航来自于社会,在社会呵护下成长,它理应回馈社会,回归社会。”
作为海航集团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感恩回馈社会的重要公益平台,慈航基金会不断投资于赈灾救助、扶贫济困、慈善救助、公益援助等公益项目,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中国和中国企业形象,展示中华民族的责任心。
传统业态的冷与暖
近20万家门店,分布于23个省区市。短短一年多时间,作为服务“三农”的平台,海航集团与全国供销总社合作的“酷铺”商贸网点遍地开花。传统商业门店备受电商平台冲击的当下,海航却反其道而行,意欲何为?
“‘酷铺’线上线下是连在一起的。过去那些实体店都是单打独斗,没有跟互联网信息化接在一起,现在我们把它们捏在一起了。”面对记者的疑问,海航集团副董事长逯鹰解释,“进货渠道都是统一的,这样可以保质保量;销售渠道通过一个网络,将所有门店串联起来。”
逯鹰将未来的“酷铺”称为升级版的2.0门店。通俗地说,顾客可以直接到门店买东西,也可以通过网络下单。对在网上下单的顾客,系统将指令距离顾客最近的一家门店,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货上门。
按照海航的计划,从2016年到2018年内的三年时间里,“酷铺”将在全国主要城市发展30万家门店,并拓展海外零售实体商业市场。海航还将推出“酷铺”3.0产品,逐步实现全信息化、无现金化、智能购物,打造中国城乡实体经销网。
“‘酷铺’之酷,在于线上线下一体,在于传统实业融入高科技,折射着海航尝试‘传统产业+互联网’的创新勇气。”谭向东说,海航做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其实也是在做实业,最终还是要服务现有的实体经济,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位于西安的海航现代物流集团,一场物流4.0的试验正在进行。
航空物流,一直是国内物流业的短板,几乎没有大企业做。原因很简单:需要航空运输的货物,大多是高附加值、有时间限制的产品,并且国内大多数机场并没有可以存放的仓库。比如美国的蓝蟹、阿拉斯加的大帝王蟹,在国内深受欢迎,但只有郑州机场具备转运条件。这就意味着,从郑州用特种车辆运输境外活海鲜,北京饭桌上或许还能吃得到,但是再远一点就难了。
“这是很现实的门槛,因为没有综合性的产业链设计。”海航现代物流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伟亮说,海航要做的是物流4.0,打造一个完整的物流产业链条,“简单地说,一个货运公司就可以是1.0,在此基础上加个仓储就成了2.0,再融入金融服务的元素就是3.0。4.0就是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提高效率,形成完整的闭环。”
目前,海航正在建设物流的大数据中心,为国内企业提供物流的综合规划服务。
2016年11月23日,海航集团正式向全球发布“海航云生态战略”,其本质是以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整合产业价值链,最终形成一个资源共享、价值传递、产业循环的开放生态平台,促使海航集团自身完成数字化转型。未来,这一平台还将向外界全面开放,形成一个高效率的创新创业云孵化平台。
在高科技产业领域,海航整合重组动作频频。2016年底,海航组建科技物流集团,专注于科技产业运营、投资和技术创新与研发,重点打造高科技产业运营、尖端科技研发制造、高效现代物流、智慧供应链管理服务、物流产业金融等业务。全球最大的IT产品分销商和供应链服务商英迈国际,也正式加入海航的大家庭。这次并购,是2016年度最大的国内A股上市公司海外并购案例,达成交易历时10个月。海航与英迈的深度合作,将打通中国电商、物流行业与全球供应链网络,真正实现“买全球”“卖全球”和“送全球”。
海航越做越大,同时,海航也越做越实。创业至今始终保持定力,坚守实体经济主阵地,同时走出一条产融结合道路,在核心产业先后打造多个世界知名的民族品牌。
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海航已经给了外界太多惊喜。而拥抱信息时代,海航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数字化变革。未来的海航将向何方,这家民族企业如何把握信息时代机遇,将实业报国的家国情怀一以贯之,值得期待。(记者 卞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