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的故事(7):职业教育夯实产业基础 人才储备注入内生动力

09.10.2014  23:28
海南网台消息(海南新闻联播):
        海南省六次党代会提出,实现绿色崛起,最核心的支撑在于产业振兴。而支撑产业振兴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  为保证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海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恰逢其时地输送了大批专业型、技术型人才,激发了海南产业发展活力。
        正在流水线上操作的是劳斯舜,海马汽车总装车间技术工人。他的工作就是组装海马自主创新推出的汽车。劳斯舜毕业于海南涉外高级职业学校,他的同事也大都来自海南各地的职业院校。
        同期声:海马汽车总装车间工人  劳斯舜
[记者  (在工厂里面适应吗?)  (适应了,如鱼得水,可以说如鱼得水。)]
        劳斯舜说,是职业教育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同期声:海马汽车总装车间工人  劳斯舜
(之前我有一个哥哥已经上高中了,再支撑我上的话,爸爸妈妈就太辛苦了,我确实是不想看爸妈那么辛苦。我上中职的话,我能够提前进入社会,能够帮家里面一些活。)
        汽车制造行业在确定一个项目前,除试验室操作外,大都要做一个“中试”,就是对产品进行品质跟踪和分析改造,提出问题解决方案,然后才能量产。如果说每辆汽车的生产都要经历一个中试的话,那么分布在全省各地大大小小的车间都是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实习舞台。
        同期声:记者  于丽娜 
(从一块钢板,到一辆汽车,大概需要200多道工序,而这些工序大多都是由生产流水线上的一线工人来完成的,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关系到汽车的质量和生产节拍,因此具有实操技能的中职毕业生,成为一线生产员工的最佳选择。)
        劳斯舜他们在学校里把基本功练好,在顶岗实习的车间调试,然后或走或留,找寻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大小舞台。 
        同期声:海马汽车电气主查工程师  赵海 
(据我了解,从设备维修方面来讲,应该有好几年都是中专技校生拿的冠军。拿冠军后  他们就直接升到我们公司认定的高级技工。)
        车间为职业教育提供实习基地,职业教育又回馈给车间发展源动力。以海马汽车生产车间为例,这里80%以上的员工都是职校毕业生。毕业于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的郑作成,就是从一线底盘工人做起,凭借娴熟的技术能力,一步一步成长为发动机班长。 
        同期声:海马汽车总装发动机1班班长  郑作成 
(我们班组里的中职工还是相当多的,我们通过班组里面的一些中职工,不断地去努力  只要我们把这些工艺弄清楚  弄熟悉了  我们安装这些是没有困难的)
        朝气蓬勃、知识过硬、技术创新的职校毕业生,为企业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十年间,郑作成见证了海马汽车从年产量5万台到30万台的变化。如今,海马汽车产业园区内,已经形成了发动机生产线、整车生产线、技术研发中心以及相关零部件配套企业在内的完整的汽车产业链,集群效益凸显。
        同期声:记者  于丽娜 
(受产业集群效应的吸引,海南鸿琛工贸有限公司去年年底从海口搬迁到定安塔岭工业园,在这里,它不仅可以享受到更加完善的配套服务,更加便捷的原材料收购,同时更重要的是,附近就有海南工业学校这样的中职院校,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加充沛的人力资源保障。)
        落户定安塔岭工业园后,鸿琛公司购买了新的生产线,准备进一步扩大生产。作为一家本土特色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同样是这家企业的头等大事。
        同期声:海南鸿琛工贸有限公司车间主管  陈仙燕 
[人事这一块已经跟(工业)学校那一块有过接触,到时候年底的时候可能会招一些应届毕业生过来。]
        陈仙燕很期待新员工的到来。从一名普通一线工人到车间管理者,毕业于海南工业学校的她深知,作为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技能型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绝对保障。
        同期声:海南鸿琛工贸有限公司  车间主管  陈仙燕 
(可以更轻松地掌握,更容易地上手,企业对我们这样的中职毕业生,需求量是很大的。)
        2007年1月,  海南打响了职业教育三年翻身仗,为随后到来的国际旅游岛建设储备了大量专业人才。七年来,省委省政府每每在重要的时间节点,都会根据产业布局调整对职业教育发展发出“进军令”。2011年教师节前,新上任的省委书记罗保铭将第一次调研点定在职校校园,勉励学生们尽可能多地学习技能,以便将来在社会上寻求广阔的发展空间,作出自己的贡献。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推动,为职业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外在环境。
        一组数据来看成效。五年来,海南财政共投入44亿元支持中职学校发展,年均增长32.8%,全省职业院校累计培养了26万名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连续7年高达95%以上,建设了15所国家示范校,写就了全国独领风骚的“海南职业教育现象”。跨越发展、改革创新。如今,海南每年有近6万学子走向中职院校。三年锻造后,他们怀揣技能走向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是海南经济发展中最基础的建设者。根据海南产业发展调整设置的校园专业,既解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又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产业发展。职业教育这座桥梁铺就的阳光成才大道,为海南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视频编辑:龙威  文字编辑:宁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