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5年征地17478亩 和谐征地为航天城建设清障铺路

21.06.2016  18:16

  ■ 本报记者 傅人意 通讯员 黄兹志

  6月20日,午后阳光正烈,文昌市龙楼镇安置区的联排别墅前,星光村委会昌后村民小组村民陈彩妹正悠闲地坐在树阴下乘凉。因航天城落户星光村,2010年春节后,陈彩妹一家五口成为首批住上安置区的失地农民。

  “建航天基地是国家政策,必须支持!”陈彩妹告诉记者,乔迁之后,居住环境得到大大的改善。“现在就在家门口做点小生意。

  据了解,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全市范围内用地面积17478亩,涉及迁24个自然村、2392户,像陈彩妹这样的失地农民,全市共有10840人。

  土地,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也是文昌航天城建设的根基。正是当地村民们积极配合,干部们攻坚克难,才能在5年间实现快速和谐征地,为建设航天城“让路”,才有了龙楼小镇今日焕然一新的面貌。

  在文昌航天服务局的办公室里,曾在原文昌航天建设项目指挥部负责征地工作的退休干部林明群仍在发挥余热。

  “我当时负责4个村,涉及206户,常住人口846人,共2600亩征地任务,是航天城第一批征地任务。”林明群说,2007年10月开始,在文昌市委市政府的牵头下,成立了文昌航天建设项目指挥部并开展征地搬迁工作,共选派600多名干部长期在一线进行征地搬迁安置等工作。

  为了加大推进力度,林明群“贴身”与农民交心,进行土地摸底工作。谁家有青苗最多、谁家有蛙池、谁家屋子最大,他都了然于胸。“为准确地掌握村里的土地情况,我们还专门去档案局拿土地档案。

  交心、摸底,反反复复地和村民开会,讲解航天城落地文昌的国家战略的重要性,分析星光村村民借航天城机遇迎来的发展前景,林明群开始寻找“能说知心话的人”。

  这个人正是星光村委会南海山村民小组新加坡华侨符芳俊。趁着他春节回家祭祖,林明群夜里请他到镇上喝茶并说明来意。“搬吧!这是国家大事,我们一定要支持政府!”符芳俊作为家里的老大哥,回家后给几个弟弟做思想工作,很快,符芳俊的老屋——龙楼镇上的一栋两层楼,成为该组第一个成功拆迁的村屋。

  和林明群一样,作为原文昌航天建设项目指挥部的主力成员,符史群、蔡亲环曾被称为“最佳拍档”。

  “航天城发射在即,我们老同志内心十分激动!可以说,航天城的每一寸土地都流下了我们工作组的汗水,更离不开村民们的配合和支持。”蔡亲环笑着说道。

  星光村委会耳山村民小组原有一片洼地,土地归属十分复杂。蔡亲环说,经常是符史群在一边召集村民开会处理纠纷,他就在旁边搬个小板凳坐着等。所幸,该村一名资料员谢献尧主动找到工作组,出示了一张上世纪八十年该村分土地时的示意图,才解决了这件棘手的事。

  “征地中遇到类似这种洼地的太多了,纠纷组每重新确认一次土地面积,我们测量组就要脱鞋进水,反反复复。有的村民说他来帮我们测,但这是很专业的事情,我们心领了。”蔡亲环说。

  据介绍,三位退休老同志所接触的征地工作中,耗时最长的一块地花了两个月的时间,面积最小的一块菜地才0.253亩,但是工作组也丝毫不马虎。

  文昌航天服务局局长范会海介绍,航天城的征地工作基本在2011年已结束,原文昌航天建设项目指挥部也光荣结束历史使命。文昌航天发射基地首发在即,文昌航天服务局目前主要负责与基地协调相关工作。

  据了解,文昌为航天城失地农民安排安置区总用地面积1308亩,其中龙楼安置区1032亩,东郊安置区98亩,外出人员及侨胞安置区250亩,建设联排统建房1086套,公寓安置房100套。(本报文城6月20日电)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送达纳税人
  “收到税务局减税降费红利的明细短信,感觉就像我们交话费能看到消费明细一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公司减了多少税,还能清楚地了解不同税种减了多少。”海南中化橡胶有限公司王会计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中的短信账单。截至7月申报期,该公司享受增值税减免167432.国家税务局
新版电子税务局9月1日全省上线
  截至8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在澄迈等5个市县(地区)试点上线运行的新版电子税务局,试点运行情况良好。试点地区有1.国家税务局
政策红利全面释放 海南上半年共减税降费66.75亿元
  减税降费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今年减税降费政策红利频出,在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中国特色自贸港的背景下,我省税务部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我省减免税额合计66.国家税务局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给企业最直接的获得感
  “尊敬的纳税人,截至2019年7月申报期,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