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推动产业升级,新加坡始终站在世界产业发展前端

24.08.2015  10:11

   不断推动产业升级,新加坡始终站在世界产业发展前端——

  岛屿经济体的产业发展样本


  新加坡政府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培育起了技术密集型的信息、研发、设计等产业。

  新加坡,又称狮城,也叫星岛,这些别称充分表明了她的特点:岛屿即城市,城市即国家。她的面积仅700多平方公里,比海南任何一个市县都要小,如果不计入填海形成的200平方公里,其面积只相当于海口市秀英区大小。因此,所有岛屿经济体受到的局限几乎在新加坡都有所体现,甚至包括用水一度也十分紧张。

  但是,2014年新加坡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多亿美元,大致与北京市相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更是达到5万多美元,根据IMF的数据世界排名第9,堪称亚洲最富裕的经济体。

  其富裕的秘诀就是强大的产业支撑。在我们的采访中,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专家学者,都以新加坡的产业自豪。新加坡不但二、三产结构合理,而且每10多年就能实现一次产业升级,使其产业水平始终保持在世界产业发展的前端。

  此次采访,借助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等知名专家学者的分析,我们得以窥视新加坡这一堪称产业发展典范的过程。对同为岛屿经济体的海南来说,新加坡的经验足为一个岛屿经济体的产业发展样本。

   国际观”审视产业发展

  “新加坡拥有什么资源?”郑永年的反问,倒是把我们难住了。作为中南半岛最南段的一个小岛,新加坡地域很小,没有丰富的原材料,没有广阔的市场。即使是广为称道的控扼马六甲海峡的区位优势,在郑永年等专家学者看来也不是绝对的。

  “马六甲海峡很长,沿途有很多具备优良港口条件的地方,比如马六甲、丹戎等。”新加坡唯一国际集团副总裁、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杨建伟说:“为什么其它地方的产业发展都远不如新加坡?

  他介绍说,在某种程度上,因为资源极其有限,新加坡从建国伊始就必须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每一个重要产业的发展,新加坡都是以国际视野、国际水准来审视自己、要求自己,力求站在国际产业发展潮流的最前沿。

  其实,新加坡建国之初的一段时期内,其主导产业以纺织、电子、蚊香等为主,很像90年代我国的乡镇企业;进入上世纪60年代,新政府意识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局限,主动向资本密集型的修造船、石油化工等产业升级,奠定了新加坡在国际产业格局中的战略地位;随后,新政府又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培育起了技术密集型的信息、研发、设计等产业;上世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新加坡再次进行产业升级,吸引众多国际知名大企业落户,打造成跨国公司公认的国际经济枢纽。

  今天,在我们的采访中,从郑永年这样的专家学者到普通的商人民众,都在高度关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希望找到并把握其中蕴含的发展机遇,实现新的产业发展。新加坡产业升级的努力和国际化的产业思维,从未停歇。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内部战略,而是中国主导的区域战略、甚至全球战略。”郑永年建议,海南要把握住这个机遇,一方面一定要有抓手,而且这个抓手最终会体现在产业的发展上;另一方面一定要有“国际观”,不是看自己能发展什么样的产业,甚至也不是看国内能发展什么样的产业,而是要在国际上找到适合海南发展的具有国际水平的产业。

   无中生有”实现产业升级

  医药产业堪称新加坡产业升级的范例。在新期间采访到的多位专家学者,都提到了医药业的例子,其中就包括祖籍海南的两位新加坡规划专家符基仕、许宇鑫。

  “真称得上是无中生有!”在历史上,新加坡在制药方面没有任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础,也没有制药业所需的原料或市场环境,甚至也没有经过医药市场洗礼的企业家,没有生物制药方面的尖端学术研究成果。但是,医药特别是生物制药产业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广阔发展前景,都是致力于产业升级的新加坡政府所需要的。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曾任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和科技研究局主席的杨烈国。作为新加坡政府负责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研究部门的负责人,他走遍了世界四大生物制药中心,一方面将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不少世界上最优秀的生物制药专家吸引到新加坡,在新加坡政府的资助下为他们建立起实验室和研究机构;一方面大力完善生物医药业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建立起生物科技研究院等产业园区,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研究条件,同时还为生物医药人才的引进和相关研究提供了十分宽松的法律环境。通过这些努力,一些世界医药巨头相继进入新加坡,还带动了本地一大批具有世界前沿研究水平的中小制药机构,短短10年就成为世界重要的生物医药基地,产值达到新加坡工业产值约十分之一,并且还在快速增长。

  许宇鑫博士特别指出,新加坡与香港在产业上一个显著区别在于,虽然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同样高度发达,也是许多跨国公司的区域总部,但新加坡现代服务业和第三产业只占经济总值约一半。比如,新加坡旅游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具有世界水准,但只占GDP的不到5%。制造业则占GDP的大约40%,第二产业始终在新加坡的产业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只是产业内涵始终在升级而已。

  长期研究发展经济学的杨建伟认为,这样的产业结构让新加坡的发展更加稳固,也使不同产业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互动关系。

  “政府在产业发展上一定要有超前的眼光、超前的规划、超前的准备。”杨建伟建议,海南发展产业也应如此。他说,新加坡做产业一定是提前的,会看两三年甚至五年以后,这些巨头企业会发展什么。比如最初向医药巨头们推介的时候,也没有人愿意来,可是将信将疑跑来一看,基础设施、研究机构、工程师等人才都已经准备好了,专家也被吸引来了,这些巨头们没有理由不来。

   最宝贵的资源是“

  杨烈国曾经说过,新加坡从无到有发展起生物制药业,其实只有一件法宝,足以成就也可以毁掉高科技事业:人力资源。我们在新采访的专家学者们也一致认为,这是新加坡最大的优势和最有价值的资源,也是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关键因素。

  首先是产业人才。杨建伟表示,新加坡只有500万人,单靠本国人才不足以支撑世界级产业的发展。因此,新加坡把引进和培养人才作为发展产业的第一件工作。新加坡不仅用良好的待遇吸引高端人才,还用优质的医疗、教育和生活环境留住人才。如果还留不住的,就创造宽松的环境,比如在新设立第二实验室,吸引人才短期工作。另一方,新加坡用优良的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大量一流的技术工人,在大学里培养了许多一流工程师,并且都是按照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培养的,实际上就把跨国公司培训员工的成本承担了。当这些人才毕业时,马上受到跨国企业的欢迎。

  就海南而言,杨建伟建议,可以重点抓好中等职业教育、大专教育等培养高级技术工人的教育。但不管哪个类型的教育,一定要面向大企业、面向未来产业发展的需求。

  其次是干部素质。郑永年认为,在政府对经济发展有相当主导作用的背景下,干部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发展能量。比如,新加坡有经济发展局等政府部门,满世界寻找最适合新加坡的产业、最先进的项目,这就要求这个部门的公务员懂产业、有国际化视野,还要有创意。

  针对海南的实际,郑永年建议,在政府吸收更多专业人才的同时,可以多借用“外脑”,加强与智库、研究机构的合作。“中国现在不是推广PPP么,在与智库合作、确定发展思维、制定产业规划等方面,海南也可以试行PPP模式。”他说,由此汇集更多的“智慧”为海南出谋划策。

  此外还有意识和作风。“新加坡曾经总结自己的国魂:忧患意识。”杨建伟说,新加坡太小,经不起任何失败,所以人们都十分谨慎、十分努力,这也成就了新加坡的发展。他希望,海南也能有这样一批人,凝聚起社会的发展意识、紧迫意识,做好产业发展中具体而繁复的诸多工作。

  杨建伟建议,在用好人力资源方面,海南还可以拿出更多的实招,弥补现存的不足。他举了最近在马来西亚一个产业园区的见闻为例:为了弥补当地教育水平落后的问题,入园跨国公司工人前6个月工资由园区承担,作为补贴给企业培训熟练工人的“培训费”。“类似这样的招数,马来西亚都想到了,我们更要开动脑筋,多拿出一些实际行动来。”杨建伟说。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送达纳税人
  “收到税务局减税降费红利的明细短信,感觉就像我们交话费能看到消费明细一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公司减了多少税,还能清楚地了解不同税种减了多少。”海南中化橡胶有限公司王会计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中的短信账单。截至7月申报期,该公司享受增值税减免167432.国家税务局
新版电子税务局9月1日全省上线
  截至8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在澄迈等5个市县(地区)试点上线运行的新版电子税务局,试点运行情况良好。试点地区有1.国家税务局
政策红利全面释放 海南上半年共减税降费66.75亿元
  减税降费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今年减税降费政策红利频出,在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中国特色自贸港的背景下,我省税务部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我省减免税额合计66.国家税务局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给企业最直接的获得感
  “尊敬的纳税人,截至2019年7月申报期,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