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局组织宣传骨干参加交通运输舆情监测与新闻写作业务培训班

10.10.2015  14:31
 

 

        2015年5月26日至30日,中国交通报社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2015年交通运输舆情监测与新闻写作业务培训班,我局共组织13名宣传业务骨干参加此次培训。

        此次培训班邀请新华社浙江分社副总编辑方益波、浙江日报经济新闻部主任邓崴、浙江省新闻出版局新闻报刊管理处副处长徐继宏、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宣传处处长孙文剑,分别就新闻写作技巧、新闻选题策划及写作、网络舆情的特点、监测、研判及危机应对、新媒体传播与交通新闻宣传等课题向学员们进行了详尽的讲解。

        此外,还安排了一场模拟新闻发布会,受邀出席的浙江省委外宣办(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处长叶彤对三组学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即主持人及责任单位领导的角色扮演,回答记者提问技巧,通报了解调查情况,现场状况,所采措施,责任担当等,当场作出点评。使学员对新闻发布会有了更深层次了解,同时,也学到了不少与媒体打交道的技巧,可谓受益良多。

 

 

夏曦

 

 

特写·

到什么山  唱什么歌

——模拟新闻发布会侧记

 

        2015年5月28日14时许,中国交通报社2015年交通运输舆情监测与新闻写作业务培训班的核心环节——模拟新闻发布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凤凰中心正式拉开序幕。

        参加培训的学员们分成3个小组,分别就海南省万宁市太阳河大桥坍塌事件的3不同阶段——事故发生、事故调查、事故责任认定及处理,分别进行信息发布和媒体应答。浙江省委外宣办(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处长叶彤受邀出席模拟新闻发布会,并对学员们的表现进行了现场点评。

新闻发言人措辞需更加严谨

        在这场长达90分钟的模拟新闻发布会中,共进行了8组问答。据了解,大部分学员此前从未接触过新闻发布会,因此对新闻发布会的理解大都停留在“我问你答”这个简单的层面上。但出人意料的是,8位“记者”提出的问题大都直指“要害”,着实为台上的“新闻发言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面对挑战,有的“新闻发言人”对答如流,可见其准备之充分;有的则稍显紧张,不时翻阅新闻通稿寻找答案,断断续续的表述不仅拉长了回答问题的时间,也不能完全满足“记者”对新闻线索和爆料的所有需求。

        “目前,事故的处置以救人和打通道路为主,至于太阳河大桥是否为‘豆腐渣’工程,将在第一阶段的处置结束后作进一步的排查,若发现确实存在质量问题,相关部门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在问答环节中,海南省交通工程机械维修中心副主任叶树庭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次模拟新闻发布会中,他作为第一小组万宁市安监局的负责人,不仅专业、客观地对“记者”提出的工程质量问题进行了正面解答,还巧妙地运用了“搭桥法”,将此前万宁市卫计委负责人未能回答清楚的“隐瞒死亡人数”问题作了补充:“经过认真排查,确定事故现场有1名工人当场死亡,另外1名工人则在送医途中宣告不治……

        叶树庭的表现也获得了叶彤的赞许:“安监局负责人的回答值得肯定,他真正做到了‘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就应当作出像他这样直截了当的回答,不卑不亢,不夸大其辞。

        随后,叶彤也指出了叶树庭在回答中的瑕疵——措辞不够严谨,尤其体现在伤亡情况的补充说明中。他表示,数据和行动是粉碎谣言的关键要素,二者缺一不可。针对太阳河大桥坍塌这一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召开时伤亡情况确实为2死2伤,但倘若伤员在医院抢救无效身亡,而身处新闻发布会现场的负责人又不知情,就极易被关注事故后续进展情况的记者抓住把柄。因此,在伤亡情况通报结束后,加上“截至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如上述所言,若有最新情况我们将如实通报”等表述才是万全之策。此外,伤员已送往哪家医院救治、是否已经成立医疗小组、组长是谁、给伤员用了什么药等有关伤员的救治情况也应在第一时间进行通报。

主持人需全面增强专业性

        纵观整场模拟新闻发布会,3个小组的主持人虽然都获得了叶彤的肯定,但作为新闻发布会的把控者,专业性不强是他们体现出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对主持人这一角色的拿捏不够准确。总的来说,主持人应从以下3个方面增强其专业性:

        一是提高语言的准确性。结合此次模拟新闻发布会的情况,叶彤指出,在新闻发布会的“开场白”阶段,一一罗列到会媒体看似合情合理,实则犯了“兵家之大忌”。通常,、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会都有上百家媒体代表出席,根本无法进行逐一介绍。在请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时,不应说“掌声有请”,原因在于这一说法违背了“平等原则”,即台上的新闻发言人与台下记者的身份应是对等的。

        二是注重把控语言中带有的感情色彩。在本场模拟新闻发布会上,主持人在“感谢记者”时带有的强烈感情色彩,令人仿佛置身于某种庆典的新闻发布会现场。而实际上,太阳河大桥坍塌却是个不折不扣的重大责任事故,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个问题,叶彤建议,在悲情事件中,主持人向媒体代表致谢时不宜带有过强的感情色彩,应当用陈述的方式对媒体的关注表示感谢,并希望大家对此事件继续进行关注。

        三是学会稳妥地结束新闻发布会。在本场模拟新闻发布会上,几位主持人在“答记者问”的环节中,都遇到了等待提问时间较长的问题。面对该问题,他们都选择了草草收场,使得新闻发布会的结束阶段显得并不稳妥。对此,叶彤表示,主持人应在新闻发布会行将结束之前,适时提醒记者还可以问最后一个或两个问题,以便控制场面、控制时间。

做到12个“”  与媒体打交道将变得简单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发言人,首先应当掌握以下两个原则:一是换位思考,在进行新闻发布会的模拟彩排时,可邀请关系较好的媒体朋友向自己发问,即充分了解“如果你参加新闻发布会,更倾向于问哪些问题”。此举不仅能大大提升新闻发布会的成功几率,也能为自己“准确押题”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不打无准备之仗,平时要注重对报纸、电视、网络上的信息进行分析,为信息发布和答记者问提供参考,同时也要做好日常的口径积累,对于敏感问题的口径,需要请示高层领导同意或者与其他部门会商。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与新闻媒体进行良好的沟通,提升媒体应对与公共关系的处置能力呢?对此,叶彤表示,做到12个“”,与媒体打交道将变得简单。

        不说谎。不少责任主体身陷危机都是由于说假话造成的。在答记者问时,新闻发言人可以不完全说真话,但一定不能编织谎言。

        不错位。不能超越自己的权限回答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问题,更不能把本省的政绩与其他省份的不足进行对比。

        不泄密。对记者问及的涉及部门、国家机密的问题,一律避而不谈。

        不发表个人意见。新闻发言人在面对媒体时应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回答问题时做到“内外有别”,禁止使用“说真心话”、“说老实话”、“关起门来说”等口头语。

        不说“不便回答”。即不能用“无可奉告”来封记者的口,否则将严重刺激记者的自尊心。

        不说绝对话、过头话。话说得过满容易使责任主体陷入被动之中,进而使得舆论失控,十分不利于化解危机。

        不争论。不要与提问的记者发生任何争论,更不要理会记者强词夺理的发问,跟记者争论实际上等同于自降身份,是“掉价”的显著表现之一。

        不受人以礼。通常,记者的提问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因此,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应当注意记者,特别是境外记者的来路和提问方式,识别他们的提问中有无圈套和陷阱。为了避免被“套辞”,新闻发言人不能过分“老实”,不能有问必答。

        不生气。新闻发言人不要轻易被记者激怒,在记者面前应始终保持冷静,做到心如止水。

        不埋头念稿。新闻发言人埋头念稿往往是不自信的表现,这往往会令记者质疑新闻发言人的水平,也会大大降低新闻发言人所阐述内容的可信度。此外,新闻发言人埋头念稿使得记者无法捕捉其面部形象,从而使得公众无法通过媒体刊登的现场照片,直观了解新闻发言人对于该事件的态度。

        不拖沓。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难免会出现对记者所问问题准备不足的情况。此时,新闻不应通过拉长语调这一方法延长回答问题的时间,而应当采用降低语速,边回答边思考的方式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逐渐摆脱心慌意乱的状态,实现注意力的回归。

不漫谈。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不要兜圈子,也不要“穿衣戴帽”说“官话”,而应直面问题,做到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新闻发言人除了有意通过答记者问这一环节引导舆论之外,不要牵扯到责任主体和记者以外的第三方,甚至是第四方,避免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海南省交通规费征稽局  夏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