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交通安全日 交警部门详解“抵制七类违法行为”

02.12.2014  08:38

  海口网12月2日消息 (海口晚报全媒体记者赵莎)12月2日是第三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今年的主题是“抵制七类违法 安全文明出行”。这七类违法分别为超速、超载、酒驾、毒驾、闯红灯、占用应急车道、不礼让斑马线。为何要抵制这七类交通违法行为?七类交通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危害?交警部门做出详解。

  关键点一:社会危害大

  “这七类违法行为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违反法律、野蛮驾驶、背弃文明。”省交警总队相关负责人称,截至目前,我省机动车达到210万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已超过195万人,与快速进入汽车社会的现状相比,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法治意识比较薄弱,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陋习仍然普遍。

  从近年交通违法查处情况看,超速、超载、酒驾、毒驾、闯红灯、占用应急车道、不礼让斑马线等七类违法行为占所有交通违法行为总量近四分之一,今年以来,我省查处超速21万起、超载2830起、酒驾588起、毒驾24起、闯红灯37898起、占用应急车道7778起、不礼让斑马线312起。而超速更是位列之首,是“马路第一杀手”,超载、占用应急车道常见多发,毒驾已成为严重危害交通安全的新问题。据统计,今年以来,因机动车酒驾引发交通事故69起、死亡20人、受伤62人;因机动车超速引发交通事故14起、死亡8人、受伤18人;因机动车违法交通信号灯引发交通事故30起、死亡3人、伤59人。

  从这七类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的范围来看,既有城市地区、又有农村地区,既有高速公路、又有普通道路。从危害程度来看,超速、超载、酒驾、闯红灯导致的交通事故量大,恶性程度高;占用应急车道危害群众公共利益;不礼让斑马线,妨碍行人通行权利和直接危及行人生命安全,上述违法行为严重妨害交通秩序、道路安全。

  关键点二:提升全民素质

  在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的今天,更需要严格执法、坚决维护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权威,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强化法律规定和安全知识、技能的传播,大力推动法治交通、平安交通的进程。确定“抵制七类违法 安全文明出行”主题,就是要通过宣法、普法、执法,让更多的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充分认识超速、超载、酒驾、醉驾、占用应急车道、不礼让斑马线等是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必须坚决抵制、积极检举违法,共同维护法律的权威。

  关键点三:发挥合力作用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涉及人、车、路等各个方面,涉及规划、建设、管理等诸多环节。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畅通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各行各业的积极参与和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的自觉践行。“抵制七类违法 安全文明出行”的主题确立,就是要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形成文明交通创建的工作合力;要大力倡导每一个交通参与者,学习交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主动了解掌握交通安全相关常识,教育孩子、劝导亲人朋友,共同遵章守法;要通过曝光、鞭挞七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交通安全的关注,提示驾驶人牢记交通法律法规,安全驾驶、文明礼让;要求运输行业企业切实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坚守安全底线,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抵制交通违法、人人践行文明交通、全社会共建共享文明交通环境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