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定安农业再上台阶: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30.12.2015  12:43

隆冬时节,北方已是大雪纷飞,而远在南国的定安,却依然艳阳高照。

  走在田野乡村,驻足南渡江畔,眺望文笔峰下,色彩斑斓的瓜果蔬菜生产基地,阡陌纵横的虾池鱼塘,展现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生产景象。

  “十二五”期间,党和政府的强农富农惠农政策持续发力,农业的发展、农村生产及生活条件和环境的不断改善、农民收入的逐年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定安的农村正向着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和谐社会迈进,农民增收稳定提速。

  夯农业基础

  走进岭口镇龙凤洋,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阡陌纵横、瓜果飘香、美丽富足、生态和谐的乡村美景:路宽了,四通八达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田间地头;水丰了,汩汩水流不断涌进农田;地壮了,土壤改良让贫瘠土地吃上了“营养餐”。

  2012年,定安县投资1312万元,整治农田面积1.26万亩,有效改善了岭口镇龙凤洋、南雷洋,定城镇仙龙洋、雷鸣镇后山洋等田洋的农田水利、道路基础等生产生活条件。经建设,以上田洋变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水畅通”的现代农业基地,给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使这些田洋周边的村庄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文明生态的“蝶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十二五”期间,定安狠抓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定安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农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定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卓有成效:完成2座中型水库、23座小(I)型水库和25座小(Ⅱ)型水库等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完成南扶、龙州河、白塘、良世、麻罗岭、流长等6大水库灌区渠道配套及节水改造,增加蓄水能力3784.43万m3……

  此外,政府大手笔投入构筑的现代农业服务设施也逐步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

  改造升级黄竹科技110服务站成县级服务站,新建农业科技110师范基地5个,推广新技术、新品种6项。

  2011-2015年,全县新吸收农业技术人员55名充实到基层农业服务中心,将农技送到田间地头,既便农又惠农。

  全面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绿色植保技术,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安全,有效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全县共设立固定农产品监测点14个,配备建设仪器40多部,将所有瓜菜基地、收购点等农产品100%列入检测范围。

  建设和改造一批农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

  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扶持建立一批骨干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截至目前,登记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718家,国家级示范社8家,省级示范社15家,带动农户29423户,约占全县农户数的51%。

  ……

  这些不断夯实的农业基础设施,为定安农业的发展壮大注入了“一池活水”。

  强特色产业

  发展品牌农业是定安农业的优势所在、方向所在、出路所在,时所必然、势所必然。

  在风光迤逦、山清水秀的定安,丰富的水、阳光资源和富硒元素,是大自然对这里的人们最好的馈赠,定安人民利用大自然的馈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努力推动定安农业的发展与腾飞。

  2015年的冬交会上,富硒大米、新竹芋头、定安粽子等定安特色农产品一经展出,即受到市民和游客的疯狂抢购,4天现场销售金额达210万元,意向订单4.01亿元。

  产品卖得好不好,关键是看牌子响不响。

  “十二五”期间,定安县委县政府依托丰富的富硒资源和塔岭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以培育上规模、有特色、具潜力、效益好的产业品牌为原则,确定圣女果、荔枝、莲雾、富硒大米、定安黑猪、定安鹅等八大产业为重点培育农业品牌,有效引导农民向重点产业发展。

  定安县委县政府还高度重视农业品牌的打造工作,出台优惠政策,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商标注册和实施项目建设等进行扶持和奖励,目前,全县涉农注册商标218个,其中种、养品类59个,农产品加工类159个,2014年定安县在全省农业品牌创建评比中获得第三名,在中部市县中位列第一。

  此外,定安还不断加强相关农业品牌的认证工作,2014年,定安粽子、定安黑猪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定安大米成功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定安鹅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初审并公告……这一系列举措,有效增加了定安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短短几年间,定安肉鹅、肉牛、蛋鸭产量连夺全省第一;肉鸭、肉鸡、蛋鸡饲养量位列全省前四;定安鹅、定安黑猪、定安鸭蛋等农产品品牌日益响亮。2014年,定安县畜牧业年产值逾17亿元。

  2015年端午节,定安粽子销售量达800多万个,销售额突破1亿元,各生产环节的农民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一系列叫得响的农业品牌,让定安农民实实在在尝到了农业大发展带来的实惠。

  培育增收新增长点

  祖祖辈辈与土地为伴的定安农民惊喜地发现,学会点鼠标,自家地里收获的果实,不出家门,就可以卖出个好价钱。

  今年8月,定安新竹万亩芋头滞销,消息一经网络和微信发布,大量客商纷至沓来,滞销的芋头不用几天便销售一空。

  黄竹镇白塘村的莲雾通过网络和微信销售,畅销全国,连四五十岁的农民都能用长满老茧的僵硬双手在手机、电脑上运用自如地卖农副产品,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互联网+”行动计划一经提出,便对定安农业发展带来巨大变革。

  今年以来,定安县黄竹镇打出黄竹富硒品牌的一系列农产品变身“新贵”集体登场,还与海南罗牛山旗下电商“食汇到家”签订框架协议,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实现农产品与市场无缝对接,通过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

  据了解,今年,定安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产业,采取“互联网+信息”、“互联网+销售”等模式,通过建设“一站、一馆、一平台、一中心”四个一工程,促进定安农村电商发展,前三季度电子商务平台完成销售额达8500多万元,创出一个独具定安特色的电子商务进农村模式。经过商务部、财政部组织评审,定安被选为2015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获1850万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同步发展是定安培育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

  近年来,定安依托丰厚的人文历史积淀和优越的自然条件,通过积极整合资金、加强招商引资、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定安休闲观光农业做到“建成一个生存一个”、“建成一个带动一批”,百里百村乡村游、包蜜园乡村度假公园、彩虹农场、仙安休闲大世界、大风车粽子文化休闲农庄,以及2015(第十六届)国际旅游岛欢乐节推出的“江南水乡”高龙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点和休闲农业示范园区人气十足,屡获殊荣。

  依托这青山绿水,定安农民的腰包也鼓起来。据统计,2015年1-10月,定安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6.6万人次,同比增长23.7%,总收入达8407.28万元,同比增长47.1%,自主创业开设农家乐贫困户人均增收2140元/年,参与接待服务贫困农户人均增收1025元/年,销售农副土特产品贫困农户人均增收860元/年。

  前不久,经过农业部、国家旅游局组织的申报评审,定安正式入选“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成为我省继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琼海市之后,第三个入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市县。

  “米袋子”丰 “腰包”鼓

  “十二五”规划五年间,定安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三农”事业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村越来越美,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看看我们在具体生产中的成绩:

  2015年前三季度,定安全县农业总产值预计完成31.44亿元,同比增长8.8%。

  2015年前三季度,定安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7513元,同比增长899元,同比增长13.6%。

  目前定安全县种植瓜菜面积达16万亩,2011-2015年总产量84.62万吨,总产值24.95亿元。

  2011年至2015年第三季度,定安全县肉类总产量达23.27万吨,其中生猪出栏量23.99万头,禽类4872.33万只。

  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全县淡水养殖面积达3.6万亩,2011年至2015年第三季度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1万亩。

  2015年第三季度,全县苗木花卉种植面积从2011年的3910亩达到11062亩,全县花卉苗木基地累计建设49个,预计前三季度产值2931万元,全县林下经济面积达到75200亩。

  ……

  一项项的数字,记载着“十二五”期间定安大力发展“三农”事业的脚步;一项项的荣誉,折射的是定安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增收的铿锵步伐;五年春华秋实,数字记录着定安农业的前进步伐。

  回眸5年,我们不仅对定安农业的前景充满信心,更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按照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要求,未来五年,相信定安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规模效益型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蓝图将勾画得更清晰,定安农业将更强,农民将更富,农村将更美。(陈红艳)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