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兴起“互联网+鲜花”消费模式 打通配送“最后一公里”

18.02.2019  10:20

  生活中,喜欢花的市民不在少数,今年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除了实体花店,不少鲜花的线上销售同样吸引了很多消费者。只需要在 APP、微信或网站上轻轻一点,定制鲜花就能送货上门,甚至还有包月配送服务,这种“互联网+鲜花”消费模式,已在椰城悄然兴起,让鲜花消费不再局限于节日,而是逐渐走向日常。

  花店线上线下同步经营

  据了解,“互联网+”模式对一些实体花店造成了一定冲击,但也带来更多客人。实体花店为赢得更多消费者,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销售方式,纷纷模仿“互联网+”销售模式,利用微信、网络平台等推出“包月”“包季”“定制”礼盒等套餐,提供花艺培训服务,通过线上线下进行鲜花销售,从而获得更大利润。

  店主武先生告诉记者,三年前,他发现网购鲜花的趋势后,果断注册了网店。“成本并不高,就添了两台电脑,店员轮流当客服。”武先生说,转型后销量最高的是玫瑰,一个月可成交600多笔,利润是实体花店的两倍。

  “有些客人喜欢店里的花,会直接放下几百上千元,让我们定时配送搭配好的鲜花。他们信任我们,我们也愿意提供包月服务。”白龙北一家花店店主刘先生透露,“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带动了更多年轻人鲜花消费。

  随着鲜花销售模式的改变,“一周一鲜花”悄然改变着不少市民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因为鲜花是由平台随机配送的,每次打开盒子的时候,总是很享受那份未知带来的惊喜。”市民高小姐笑着说,“鲜花有一种仪式感的魅力,如现在我很期待周一工作日的到来,一周一束鲜花,放在办公桌上赏心悦目,心情也好很多。

  配送“最后一公里”成痛点

  在花卉经营商户刘先生看来,鲜花实体店与电商各有优劣。目前实体店主要为婚礼、宴会等供货,且一般是顾客亲自选购,对花的质量要求较高。“网购的鲜花虽然价格便宜,但质量和花期不敢保证。”刘先生说。

  “原本想通过订花调节生活,但时不时收到一些蔫的或是折断的花,反而会觉得有些生气。”市民廖怡抱怨道。据了解,廖怡遇到的鲜花品质问题,在消费者中并不少见。“照片和实物差距大”“频繁配送廉价品种”“送货太慢”……记者在美团网站关于鲜花评论中,发现不少网友的吐槽。作为非标准化产品,鲜花和生鲜一样,具有保质期短,对温度、湿度等要求较高的特点,极易导致品质不稳定。如何保证鲜花的新鲜度,成为电商需要克服的一大难点。“很多鲜花问题就出现在抵达前的‘最后一公里’上。”市民陈娇认为,加强供应链管控将成为鲜花电商行业下一阶段发展重点。

  海南大学经济学教授王毅武表示,鲜花生命周期短的时间难题与远距离运输的空间难题,是目前鲜花电商急需解决的。记者了解到,目前大部分鲜花电商在平台前端采用专业的鲜花冷链运输,因此损耗并不大。但在城市的落地配送方面,大部分鲜花电商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配送,鲜花在运送过程中存在包装被挤压、物流时间不确定、粗暴装卸等风险。此外,由于消费者主要以“套餐”的形式在平台上订花,未明确配送鲜花的种类与数量,这增加了平台鲜花配送的随意性,品质没有保障。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李银] [责任编辑: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