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云龙改编旧址 琼崖国共两党携手共渡劫波(图)

21.07.2015  19:07

      原标题:抗日战争爆发,琼崖国共两党携手共渡劫波,琼崖团结抗日呈现崭新局面,兄弟同仇御外侮

      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本报记者张茂摄

      “六月婆”庙见证了1938年12月5日云龙改编仪式。(资料照片)

      从海口出发,沿着通畅的海榆中线高速公路前行,很快便进入云龙镇,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赫然陈列于路边,阳光下,旧址正门右侧门柱上“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几个大字熠熠生辉。一棵大榕树下,两尊握手的铜像屹立。

      这场景,这姿势,让往事变得清晰如昨。人们的思绪仿佛飘到77年前的那天:1938年12月5日,琼山县云龙墟,两只大手紧紧握在一起。

      这次握手,意义深重,见证了琼崖团结抗日的一段难忘历史。琼崖国共两党在经历多年兵戎相见后,回到谈判桌上,经过一年多的较量,终于宣布暂时捐弃前嫌,携手共渡劫波。尽管这种团结抗战的大好形势,不久后因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而基本丧失,但其在琼崖抗战初期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意义却十分重大,值得回忆和书写。

      期待已久的一次握手

      “两双有力的大手,终于握在了一起。”海口市云龙镇多嘉村村民周运昌是当年的亲历者,虽然年过九旬,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情绪依然激动不已。

      周运昌回忆说,当时,国民党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在致辞时一说完“国共要统一起来抗日”,就和冯白驹紧紧握手,会场立马就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一天,琼崖人民期待许久。彼时,琼崖抗战形势不断恶化: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琼崖是华南乃至太平洋上的战略要地,日本帝国主义觊觎已久。1938年9月,日军侵琼矛头指向琼崖,开始轰炸海口、府城。接着,日舰窜向榆林港。

      然而,就在形势非常吃紧的关头,国民党将驻琼的正规军一个整编师调离琼崖,由新任守备司令王毅指挥的部队只有保安团两个团和一些地方部队,总兵力不超过4000人。王毅深知,这些武装驻扎分散,装备较差,琼崖守备力量十分薄弱。

      当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迫于日军侵琼的紧张形势,次日,琼崖国共两党在琼山县云龙墟的谈判桌上,终于达成“枪口一致对外”的协议。中共琼崖特委当即调整编制,改编后的部队番号定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队长为冯白驹,下辖3个中队。

      “‘云龙改编’的成功,标志着以琼崖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许达民说,云龙位于琼山至文昌的公路干线上,交通方便,共产党组织较坚强,群众基础好,是革命老区,有利于战时转入农村开展游击战争,独立队将改编后的驻地选在了云龙。

      改编当日百姓欢腾

      1938年12月5日,是云龙改编仪式举行的日子。云龙镇“六月婆”庙前广场人山人海,写着“抗日先锋”、“人民救星”的锦旗挂满了整个庙堂。

      “当年我17岁,是入党积极分子,负责维持当天的会场秩序,得以见证了当年改编时的壮观场面。”周运昌回忆,当时,“六月婆”庙前是耕牛买卖市场,附近还有茶店、杂货铺等,平时就人来人往,是地下党员经常活动的场所。

      改编那天,红军、游击队全副武装,精神抖擞,在庙前广场排成三列横队。来自各地的上万名群众和爱国人士带着鸡蛋、水果、糯米粑等慰劳品,敲锣打鼓前来祝贺。

      “在全体官兵的簇拥下,队长冯白驹振臂高呼‘不负重托,誓死抗日,保卫琼崖’。”周运昌说,全体官兵也齐声呼喊,那声音响彻云霄,久久回荡……

      冯白驹后来也在《关于我参加革命过程的历史情况》中写道:“老百姓个个喜形于色,快乐异常。云龙改编是海南人民革命斗争的转折点,也是一个胜利的节日。”

      据周运昌回忆,仪式中独立队整齐威武、训练有素,让前来检阅队伍的王毅也大吃一惊,专门向身边人询问起指挥队伍的吴克之的情况。

      琼崖纵队主要领导人之一吴克之在其回忆录中写道,“的确,当时我们的队伍装备虽然很差,但是指战员们都有誓与日军血战到底的决心和气概,具有任何艰难困苦都吓不倒的精神,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孤岛抗日开新天

      旧址广场中央,一座矗立的红军战士铜像,神情严峻,目光坚毅,始终保持着战斗姿态。铜像东侧坐落着“凯旋”和“荡寇”两座亭子,连接两亭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长廊。每年,旧址都会吸引瞻仰者纷至沓来。

      周发通是这里的管理员,纪念旧址开建的时候,他只有10岁。每天,他都会在这里的长廊走上几趟。他说,这条长廊正如同革命的道路一样,虽然经历曲折,但最终都会到达胜利彼岸。

      据周发通介绍,云龙改编两个多月后,独立队就迎来了一次硬仗。“时间是1939年2月10日,日军台湾混成旅团在海南岛北部的天尾港(海口市西北)登陆。国民党及其军队全线溃败,海口随之陷落。”周发通说,独立队闻讯,当日即派第一中队,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开往潭口狙击敌人。

      “这次虽然不与敌人正面交锋,但在情况万分紊乱中,我军却不避艰险,勇奔前线,阻击敌人,因而取得了广大人民的称赞和信赖。”冯白驹事后回忆说,此战对我军今后获得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援,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有了人心,便有了力量。1939年,独立队由300多人发展到1000多人,扩编为独立总队,先后对日军作战70余次,消灭日军800多人,挫败了日军速战速决占领全岛的狂妄计划。1940年冬,独立总队迅速壮大到3000多人。

      “云龙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海南的胜利,是琼崖国共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共产党领导下琼崖革命武装斗争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琼崖革命斗争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一处处长林夏介绍,云龙改编之后,在冯白驹的带领下,独立总队多次粉碎了日军的蚕食和扫荡,直至抗日的最后胜利。

      “云龙改编是琼崖人民革命斗争的转折点,它翻开了琼崖革命斗争历史新的一页。”林夏评价说。

      史料链接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后,日敌飞机军舰更加频繁地窥视海南岛,琼崖危在旦夕。10月22日,琼崖国共两党在琼山县云龙墟的谈判桌上,达成“枪口一致对外”的协议。1938年12月5日清晨,海南各地红军游击队集中在琼山县云龙墟举行改编暨抗日誓师大会。改编后的部队番号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队长冯白驹,建制3个中队,有300多人。(金昌波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