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年 见证海口
记者 蔡康 赵莎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一份报纸能够记录城市发展的轨迹。见证历史,记录时代,助推发展,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一张张泛黄的报纸就是一页页鲜活的历史。27年来,海口晚报把握时代脉搏,用笔铭刻历史脉络,用镜头捕捉难忘瞬间,用时间的跨度丈量海口前进的速度,用文字的深度记录海口发展的力度。笔酣墨饱聚焦事关海口崛起的一项项重点工程,匠心独运传递事关民情民生的一个个重大部署,让城市高歌猛进的每一步,都在我们笔端烙下深深的印记。万绿园建设、美兰机场通航、世纪大桥修建、海口区划调整、粤海铁开通……一个个重大历史时刻,因我们的努力而留下深刻的烙印。让我们触摸那些生动的文字,感受并见证城市的成长。
万绿园
海口市民的“后花园”
1992年,海口市政府为打造海口“热带风光、滨海城市特色、现代化、外向型城市形象”,决定在填海区划出1000多亩土地建设万绿园。海口市政府当时发动了省市直机关部门,还有当时的驻琼军警官兵,划区划片,各单位都有自己的“责任田”。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海口晚报专门开辟了“来自万绿园工程的报道”专栏,从“万绿园”绿色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发动全体市民为万绿园建设捐款的动员令到填海、开园迎客,本报用一组组报道见证了万绿园建设过程,拍下了许多动人照片。
1996年1月3日下午,万绿园彩旗飘扬,游人如织,万绿园正式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全体市民。
据了解,拥有千亩黄金地的万绿园是海南省最大的开放性热带滨海生态公园,被誉为椰城海口的“后花园”。
2000年,由海口市人大提交的《海口市万绿园保护管理规定》获得省人大批准,制定这一法规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保护和发展万绿园,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把万绿园的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由一个地方政府立法保护一块绿地,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
世纪大桥
蓝天碧海间飞起彩虹
世纪大桥是海南目前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桥梁工程,其中技术含量和施工难度在国内同类型桥梁中也名列前茅。大桥于1998年5月29日开工,到2003年8月1日竣工通车,历时5年建成,总投资6.67亿元。海口世纪大桥宛如一条卧龙横亘于海甸河上,因其功能齐全、造型新奇而成为海口一个重要的旅游景观和城市标志性建筑。
世纪大桥通车后,从海甸岛到龙昆路,到金贸区,到机场,行车大大方便,时间也大大缩短。世纪大桥具有经济、景观和交通三种功能。世纪大桥是国家“九五”计划项目,也是海南省及海口市重点市政项目,是海口市道路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世纪大桥是连接海口市中心区、海甸岛、新埠岛、江东新区,形成新的城市道路大环线的交通枢纽。
大桥处于极具城市人文魅力的“海口外滩”、万绿园、美丽沙的交汇处,大桥的建成,极大地促进琼北海岸线所积蓄的潜能从大桥“中心”向两翼延伸和扩展,形成一个真正有无穷魅力的海岸线。
2003年8月2日,本报推出“两桥三路通车特别报道”,分别在一版、二版、四版、五版、六版等版面全方位报道了海口世纪大桥。
美兰机场
海口现代化的航空港
1997年1月8日,海口美兰机场建设工程正式全面开工。1998年年底完成了所有工程项目的施工,并通过了国家验收。
1999年5月25日,海口美兰机场全面通航,运营了43年的大英山机场民航业务同时关闭。当天早晨7点20分,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波音737“喜鹊登梅”号彩喷飞机,昂首飞向蓝天,执行H4--311航班海口至广州至大连的首飞任务,从而揭开美兰机场航空史上崭新的一页。
2006年4月10日,在当天举行的海口城市规划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备受关注的《海口大英山新城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绝对票数获得通过,根据规划定位,大英山老机场确定的角色为以商业、商务、行政办公为主,并具有文化娱乐功能的现代化综合型城市中心区,而省政府新的办公大楼也选址于此。
2015年8月13日,海口美兰国际机场2015年客流量突破1000万人次的大关,成为海口现代化的航空港。
对美兰机场的建设、开通、发展和老机场规划定位,本报派出多名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多角度、多篇幅报道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行政区划
土地面积扩大10倍
2002年10月16日,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同意海南省调整海口市行政区划的批复》,按照国务院批复,撤消琼山市,撤消海口市秀英区、新华区、振东区。以原琼山市和海口市原秀英区、新华区、振东区的行政区域,设立海口市秀英区、龙华区、琼山区、美兰区。调整后的海口市人口将由原来的80多万增加到150多万,增加近一倍;土地面积将由原来的236.4平方公里扩大到2364.8平方公里,扩大10倍。
海口市此次行政区划调整改变了过去海口市、琼山市“一城两市、同城分治”的管理格局,对于拓展海口市作为省会城市的发展空间,做大做强、做精做美海口市,实现海口市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口市也因此一跃成为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
本报记者第一时间在头版头条等重要版面位置进行了详实报道,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成为众多市民至今珍藏的历史资料。
粤海铁路
百年期盼变成现实
2003年1月7日 ,一列火车从广东海安跨过琼州海峡开进海南岛,一个百年期盼变成现实;2004年12月5日,粤海铁路客运开通,坐着火车过海的梦想在这一天得以实现。
2004年12月5日下午6时58分,粤海铁路客运列车承载着许多期望和梦想,在众多闪光灯和目光下,在一个简短而隆重的仪式后,开启了她可以载入历史史册的处女航。
次日,海口晚报在2版、3版、4版三个版面,开辟“关注粤海铁路客运通车”专题,分别从启程、渡海、历史、回顾等四个方面对该事件进行报道,共刊发了《目睹跨海客车启动历史时刻》、《海上之旅令人眼界大开》等14篇报道,全方位展示了粤海铁通车给海南人民带来的惊喜和变化。
粤海铁路的开通,使得从北岸到南岸,火车渡轮跨越琼州海峡只需要50分钟,与飞机相比省钱,与普通轮船相比省时,为货物、旅客进出海南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粤海铁路打通了海南与大陆的铁路联系,它是海南人民的改变路。
东环铁
海南迈入高铁时代
2010年12月30日,海南国际旅游岛“一号工程”海南东环高速铁路正式建成通车,海口东站到三亚实现1小时22分到达,较高速公路平均行车时间3小时缩短一半,海口三亚形成一个半小时生活圈。
东环铁路是一条以旅游客流和城际客流为主的密集型、快速型、公交化的快速客运铁路,全长308.11公里,北起海口,途经文昌、琼海、万宁、陵水,终点为新三亚站,与西环线共同形成环岛铁路。
从东环铁建设提上议程开始,本报派出多路记者,从立项、规划、征地、开通前调试、正式运行等等,都进行了报道。在开通时刻,本报在头版头条、4版、5版、6版等位置,以《海南迈入高铁时代》为主题,对东环铁开通进行系列特别报道。当天,共刊发《琼岛的南北距离大大拉近了》、《体验极速 感受快乐》等多篇报道。
(海口网12月8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