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捕滥杀蚯蚓向定安文昌等地延伸 陌生人很难靠近

09.09.2015  10:02

      原标题:乱捕滥杀蚯蚓向定安文昌等地延伸 陌生人很难靠近

      蚯蚓加工坊

      南国都市报2014年10月19日对滥杀蚯蚓行为进行监督报道。

      从公开到隐蔽

      捕杀蚯蚓何时休

      农业部门:法律依据不健全成为监管难点

      琼海市长坡镇烟塘墟的一些人受利益驱使,乱捕滥杀蚯蚓,本报曾对此进行报道。近日,南国都市报记者到琼海市长坡镇黄号村、长山园村委会回访,仍发现有捕杀蚯蚓行为。据知情人透露,乱捕滥杀蚯蚓已向定安、文昌、澄迈、万宁等地延伸……

      蚯蚓,又称之为“地龙”,是一种常见的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但是随着蚯蚓被用于药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价格不断上翻,琼海市长坡镇烟塘墟的一些人受利益驱使,大肆乱捕滥杀蚯蚓,并形成产业链,破坏了国土环境资源。本报曾在2012年3月20日和2014年10月19日对此进行了报道,也引起了琼海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打击乱捕滥杀蚯蚓的行为。可南国都市报记者9月8日到琼海市长坡镇黄号村、长山园村委会回访时,仍发现有乱捕滥杀蚯蚓的行为,并且从公开转向了隐蔽。据知情人透露,乱捕滥杀蚯蚓已向定安、文昌、澄迈、万宁等地延伸,情况不容乐观。

      黄号村:6个蚯蚓加工坊一字排开

      9月8日上午,南国都市报记者在当地一位热心村民的带路下,到琼海市长坡镇烟塘墟的黄号村,在一条乡村道路的西侧,记者看到椰子树下一字排开6个简陋的蚯蚓加工坊,均是用油毡纸搭建的矮作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臭味。带路的村民告诉记者,这臭味就是这些蚯蚓加工坊捕杀蚯蚓和晒蚯蚓留下的。带路的村民还告诉记者,这里前几天还在开工,但9月7日有媒体报道后,今天才没有开工。“要不这里可热闹了,有加工蚯蚓的,也有收购蚯蚓的。”村民称。

      该村民告诉记者,目前,这里收购的鲜蚯蚓是4元多一斤,蚯蚓干是50多元一斤。“价高的时候,鲜蚯蚓高达5元多一斤,蚯蚓干60多元一斤。”

      当记者走到距离烟塘小学大门口不远处的加工坊时,里面有个年约50来岁的中年男子正躺在椅子上看书,记者称前来收购蚯蚓干的。但该男子打量了记者一会后,声称这里没有人搞蚯蚓干。记者在离开时,故意抛下一句话,称在这里想以58元一斤收购蚯蚓干都买不到。

      记者刚刚走出该加工坊不远,该男子跟了出来,不料,在记者的车后方,有一年轻男子骑摩托车停在后面,一见中年男子,马上大喊“阿叔,今天生意不好!”中年男子一听,立刻停住脚步,并站在路旁观看。记者见对方警惕了,就开车离开了。

      “媒体曝光后,这里不但停止加工了,还对陌生人很警惕。”带路的村民对记者说。“我刚才听到后面有摩托车声音,趴了下来才没被对方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