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习近平治国理政秘笈(全文版,值得收藏)

30.01.2016  11:15
【学习小组按】


一周时间,读懂三年。

这是一次,不虚此行的思想之旅。


  读懂这三年,需读懂一党;读懂一党,需读懂一人;读懂一人,需读懂他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新境界。

  他就是习近平。

  本周一到周五,学习小组(微信号:xuexixiaozu)尝试和组员一起,读懂习近平这三年,乃至中国的这三年。此前,从周一到周四,我们分别推送了周新民谈“习近平治国理政秘笈”中的四大贡献、四大支柱、四大特征、四大核心能力。

  今天,学习小组(微信号xuexixiaozu)集合而成全文版,含4部分:四大贡献、四大支柱、四大特征、四大核心能力。因单篇微信字数限定2万字,本文有删节。完整的内容,大家往前翻看。本次推荐,到此完成。祝大家周末愉快。

  今天,习总主持政治局会议。会议强调,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大家请留意4个意识。尤其要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看齐。


【独家】习近平治国理政秘笈(全文版)

(1)这三年,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四大贡献

周新民

  习近平总书记履新三年。这三年产生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仅功在当代,而且利在千秋。可以预见,这三年已经践行、正在践行的思想路线和政策方略,必将对未来中国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有理由相信,这三年不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升华形成的思想成果、理论成果,必将为在全新起点上开创更高的治国理政境界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必将有力指导、引领和推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不断向纵深推进。

  根据这三年治国理政呈现的特点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贡献归结为四个方面。就是:

  (1)全面重塑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2)形成了“中国梦”引领下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

  (3)构建了执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三合一”的治理格局;

  (4)巩固了符合中国政治体制特点的高效领导模式。

  贡献一:

  全面重塑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表明,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越好,事业就越兴旺,前景就越光明。但必须正视,脱离群众的危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尖锐地摆到了党和国家的面前。事实上,一个时期以来,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较过去相比,不是变高了,而是变低了、变小了、变差了,主要是一些贪官污吏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名声,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清醒的认知,看到了人民群众对党的向心力在变弱的杀伤力和危害性。在凝聚党心的同时,迈开了凝聚民心的新步伐,以自信的态度、果敢的勇气、坚定的意志、正义的情怀,坚定不移执行“八项规定”,反对“四风”,深层发力破除潜规则,重拳出击打击腐败,积极构建清正廉明的政治生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重塑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效,党在短时间内重塑形象,赢取人民群众的信任,为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夯实了坚实的人心根基。

  1

  政治局带头执行“八项规定”,让人民群众领略了党的鲜明姿态。

  重塑党的形象,坚持从党中央做起,响亮喊出了“向中央看齐”的口号。无论“八项规定”,还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中央高层以上率下反四风、转作风、树新风,让人民群众眼前为之一亮,心头为之一热,看到了党中央与人民群众一条心的自觉姿态。习总书记到地方调研,吃自助餐,一顿饭限定6个菜。

  2

  “零容忍”反腐败,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党解决自身问题的坚强决心。

  首先是动作快,十八大后不到两个月,“首虎”落马;其次是力度大,上不封顶,下不设限,没有禁区;再次是公信力强,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能持丹书铁券,成为“铁帽子王”。重拳反腐深得党心民心,国人为之称道、官场为之肃然。

  3

  聚焦“获得感”,让人民群众在得实惠中感到了党的伟大。

  “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历来是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根基工程。因此,党群关系得到迅速理顺,党的民望得到日益攀升,全党上下凝聚力得到普遍增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贡献。

  贡献二:

  基本形成了“中国梦”引领下治国理政的思想体系

  十八大召开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凝炼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这三年,在“中国梦”的引领下,我们国家在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的全领域、全方位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简单概括,就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最新成果,也是鲜活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形成了以治理为内核的治国理政思想框架体系。

  十八大以来,围绕“治理”,我们党不断创新治党、治国、治军理念和思路,已经基本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治国理政思想框架体系。这个框架就是:

  一个梦想——“中国梦”召唤,两大目标——“两个一百年”引领,三大主线——治党、治国、治军统筹,“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五位一体”——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2

  强化了党领导一切根本原则下治国理政系统思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和最本质的特征。当今时代,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程度也前所未有,必须有一个坚强的核心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加强党的领导的关键,形成了党领导一切根本原则下的治国理政系统思路。

  首先,强化了新形势下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理直气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突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在这个思想指引下,确立了新形势下要由党站在全局高度把握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战略、统筹各方力量、协调各方利益、理顺重大关系,形成全国一盘棋的这一重要领导原则。

  其次,创新了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更加注重将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更加强调党委综合运用思想、政治、组织、经济、法律手段实施党的领导。

  再次,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确保党的战斗力。

  党领导一切根本原则下的治国理政系统思路,既继承了党的光荣传统,发挥了党的传统优势,又符合党情、国情实际,并最终将用实践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中国最大的优势。有了党的领导才能处变不惊、化险为夷;有了党的领导,才能攻坚克难、创造奇迹;有了党的领导,才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3

  形成了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配套方略。

  在治国理政思想框架体系引领下,在治国理政系统思路统领下,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个领域进入了全面创新、全面治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具体方略,有效支撑和丰富了治国理政思想的框架体系和整体思路,成为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涵。

  核心思想主要有:

  经济建设坚持走转型发展的道路;政治建设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社会建设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生态;生态建设实施绿色战略,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党的建设回归本源,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另外,在军队建设上,强化政治建军这个灵魂,加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全面聚焦能打仗、打胜仗本质。

  整体看,以上三个层次,有总有分、有骨有肉、有纲有目,相互支持,具有严密的逻辑支撑、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撑。因此,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体系已经形成。作为思想结晶和实践成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贡献。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