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首尔大学演讲:中韩好邻居金不换
昨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重要演讲。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国家主席习近平4日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题为《共创中韩合作美好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伟业》的重要演讲,话中韩友好,讲中国未来,谈两国合作,强调中国将始终做维护和平的国家、促进合作的国家、虚心学习的国家,愿同韩国成为实现共同发展的伙伴、致力地区和平的伙伴、携手振兴亚洲的伙伴、促进世界繁荣的伙伴。习近平寄语两国青年共当中韩友谊的忠实继承者,争做亚洲振兴的积极参与者。据新华社
【话中韩友好】 追忆两国联手抗日
习近平指出,中韩两国毗邻而居。百金买屋,千金买邻,好邻居金不换。回顾历史,中韩友好佳话俯拾即是。从东渡求仙来到济州岛的徐福,到金身坐化九华山的新罗王子金乔觉;从在唐朝求学为官的“东国儒宗”崔致远,到东渡高丽、开创孔子后裔半岛一脉的孔绍;从在中国各地辗转27年的韩国独立元勋金九先生,到出生于韩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作曲者郑律成……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相扶相济的传统源远流长。韩国古代诗人许筠写下的“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的诗句,完全可以用来形容中韩两国人民友谊。
习近平表示,历史上,每当面对危难时,中韩两国人民都相濡以沫、患难相助。400多年前,朝鲜半岛爆发壬辰倭乱,两国军民同仇敌忾、并肩作战。明朝邓子龙将军和朝鲜王朝李舜臣将军在露梁海战中双双殉职,明军统帅陈璘今天还有后人生活在韩国。
习近平强调,上个世纪上半叶,日本军国主义对中韩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吞并朝鲜半岛,侵占中国半壁江山,使中韩两国生灵涂炭、山河破碎。在抗日战争如火如荼的岁月中,我们两国人民生死相依、倾力相援。中国境内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上海纪念尹奉吉义士的梅轩、西安光复军驻地旧址等,都见证了那段可歌可泣的难忘历史。
【讲中国未来】 中国不是“牛魔王”
习近平指出,面对中国发展,有些人认为发展起来的中国必然成为一种“威胁”,甚至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牛魔王。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习近平指出,作为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面向未来,中国将做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我想从3个方面谈点看法。第一,中国将始终做一个维护和平的国家。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不是权宜之计。第二,中国将始终做一个促进合作的国家。中国坚持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第三,中国将始终做一个虚心学习的国家。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中国人民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但不会骄傲自满、止步不前,而是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开放包容心态虚心倾听世界的声音。中国将继续向世界学习,向各国人民学习,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谈中韩合作】 “注重利更注重义”
习近平建议双方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构建开放融合发展格局,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中韩应该争取在年底前完成自由贸易区谈判,联手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亚洲经贸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第二,倡导合作发展理念,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义利观。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
第三,妥善解决矛盾分歧,塑造和平稳定发展环境。中国希望朝鲜半岛南北双方改善关系,支持半岛最终实现自主和平统一。中国人民永远是半岛人民可信赖的朋友。
第四,加强人文交流,不断增进人民感情。中韩人缘相亲,文缘相通,中国太极文化由来已久,韩国国旗是太极旗,我们最能领会阴阳相生、刚柔并济的古老哲理。两国开展人文交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两国政府部门应该大力推动和引导,两国各界人士和广大民众要积极为此贡献力量。 据新华社
■ 现场
30分钟演讲获近30次掌声
昨日,有幸在现场听演讲的首尔大学中国留学生联谊会会长李月明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刚聆听完演讲,仍不能按捺激动的心情。他说,演讲气氛活泼热烈,习主席入场时用韩语向听众打招呼,离开会场时也用韩语说谢谢。
作为能够现场聆听本次演讲的中国学生之一,李月明感到很幸运,他大概两周前接到校方电话,确认个人信息,当时校方没透露具体内容和地点,只是说中方来访,又过了一段时间,校方再次发邮件确认信息,最后,校方通过电邮发出正式邀请函。
李月明说,中国留学生自发迎接习主席的到来,在校园里唱国歌欢迎习主席。一些没能现场听演讲的同学感觉很遗憾。演讲10点半开始,学生9点开始安检入场,之后其他听众陆续进场。
为时半个多小时的演讲受到热烈欢迎,现场响起近30次掌声。李月明说,演讲非常精彩,习主席在讲话中还提到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年轻群体中很流行,中韩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深入交流,讲到这里无论是学生和官员都引起很大共鸣。
习近平在讲话中用具体事例说明中韩人民的友谊,他提到了韩国一个学校给汶川地震受灾学校捐款,并引用韩方校长一句话“喜悦分给两个人会变成两倍的喜悦,痛苦分给两个人就各剩下一半的痛苦”。李月明说,听到这席话中韩很多学生都很感动。
中韩友好,礼尚往来。李月明说,习近平还在演讲中表示为首尔大学带来了1万册介绍中国情况的图书和影视资料。首尔大学也回赠习主席一幅画。 新京报记者 王晓枫
■ 观察
习近平演讲善用外语打招呼
自去年3月当选国家主席以来,习近平在多次外访中,已经在不同场合发表了10次演讲。梳理10次演讲,可以看出习近平鲜明的演讲风格。
此次首尔大学演讲一开始,习近平先用韩语和大家问好,一句“安宁哈西米嘎”令全场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习近平在演讲中经常利用当地语言和听众打招呼,既体现了演讲者对所在国家的重视,也能迅速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在坦桑尼亚演讲时,他开始就连说两个“哈巴里!”(斯瓦希里语“大家好”),演讲结束又用斯瓦希里语“阿桑特尼萨那!”(“谢谢大家”)向大家致谢。
除了用当地语言打招呼外,习近平还非常善于引用当地谚语和名人名言,既能引起听众的共鸣,也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对对方国家文化的了解。
例如在莫斯科演讲时,他说:“俄罗斯有句谚语:‘大船必能远航。’”,并引用俄罗斯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
此外,他也经常会提到对方国家的名人,两个国家的电视剧、电影、诗歌、歌曲等为普通听众所熟悉的事物,从而拉近了与听众的感情。如在坦桑尼亚演讲时,他提到《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在韩国演讲,又提到了《来自星星的你》;演讲中,他也善于运用成语和中国古代哲人如孔子、老子等的名言,演讲语言形式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达成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新京报记者 高美
(原标题:习近平首尔大学演讲:好邻居金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