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式外交”进入“中东时间”
1月19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沙特、埃及和伊朗进行国事访问。“习式外交”由此进入“中东时间”。
此访时机特殊而又重要,有三大背景:
地区层面:中东地区大乱局带来大分化、大调整。沙特与伊朗矛盾激化给本不平静的地区环境注入新的复杂因素。沙特、埃及、伊朗都是地区大国,怀着大国雄心,对本地区和平稳定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
双边层面:经济上,中东是中国最大的海外能源供应地,也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安全上,中国打击“三股势力”离不开与中东国家合作。今年适逢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建立外交关系60周年,中国与三国关系也将进入换挡升级的新阶段。
全球层面:各大国对中东事务无法置身事外。你可以不去找麻烦,但麻烦会找上你,麻烦也许是发挥作用的机遇。中东是中国“大周边”重要组成部分和地缘战略重要依托,上述3个对华友好国家构成中国地区战略的重要支点,对于中国整体外交布局有着独特意义。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大国,必然在中东事务中拥有一席之地。
在此背景下,“习式外交”从全球、地区、双边的视野,审视和处理对中东地区尤其是往访三国的关系,意义自然重大而深远。
第一,战略、姿态:此访是进一步完善和夯实中国外交布局的重要一环。习近平过去3年19次出访,足迹遍布五大洲,但从重要区域板块构成看,西亚北非迄今是习近平外交行程未涉足之地。这个空白点成为“习式外交”新的发力点。中国将展现出积极有为的进取姿态,一方面继续避免陷入中东冲突对抗的漩涡,另一方面更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方案,更多发挥建设性作用。
第二,目标、原则:此访突出“中国特色”。中国在中东不寻求排他性利益,不与其他大国争夺霸权,而是用客观公正的态度、正确的义利观,引导各方化解彼此分歧,构建中东和平与稳定。在国家关系上,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对话、合作。对于双边关系,坚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通过“战略对接”,实现共同发展。
第三,领域、重点:此访将再次体现“中国大手笔”。日前,《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发布,制定了五大领域的合作“路线图”。习近平此行的重头戏,将是在“一带一路”大框架下,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贸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新能源三大高新技术领域为突破口,深化“1+2+3”合作格局,打造新的合作增长点。
三国—中东—全球,相互牵动,连着中国。“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面对错综复杂的中东局面,中国领导人审时度势,毅然如期开启中东之行,显示出中方完全有信心处理好与各方关系,有决心打造中阿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展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自信和担当。
进入“中东时间”的“习式外交”,内涵丰富,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