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德龙:隐居面壁九年 一朝脱颖而出

27.06.2015  14:47

  简介:乔德龙,字得龙,祖籍重庆万州,生于贵州。历任贵州省美协理事、贵州省中国人物画艺术委员会理事、海南省博物馆馆长、海南省美协理事等职务,现为中共中央统战部台湾会馆书画馆顾问、海南省民进开明书画院顾问。1984年,乔德龙曾以三件作品同时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翌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代表作品有《五指山之歌》、《儒道释》、《黔江情》、《山水》等系列,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展及国际展。1989年,因机缘巧合,乔德龙举家上岛,成为早期闯海人之一。26年的时间,他的生活、创作,早已与这个小岛的命运紧紧相连。乔德龙获得的成就和对中国美术的贡献,以他的国画人物和山水最为突出。作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积淀,以强烈的地域和民族特色为表现形式,是他一直坚持重文气、接地气的艺术追求的体现。乔德龙虽从事文化事业多年,但于他而言,真正的潜心创作却是在退休后的九年间,也就是被外界传为佳话的”隐居面壁九年,一朝脱颖而出”。

   文字实录:

  VCR1:乔德龙,字得龙,祖籍重庆万州,生于贵州。历任贵州省美协理事、贵州省中国人物画艺术委员会理事、海南省博物馆馆长、海南省美协理事等职务,现为中共中央统战部台湾会馆书画馆顾问、海南省民进开明书画院顾问。1984年,乔德龙曾以三件作品同时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翌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代表作品有《五指山之歌》、《儒道释》、《黔江情》、《山水》等系列,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展及国际展。1989年,因机缘巧合,乔德龙举家上岛,成为早期闯海人之一。26年的时间,他的生活、创作,早已与这个小岛的命运紧紧相连。

  主持人:乔老,您1989年3月来到海南,可以说是最早的一批闯海人了,那么当初是什么机缘让您举家上岛的呢?

  乔德龙:这个说起来,海南建省初期,那个时候全国的话题都是海南,“海南热”是全国的热。所以说当时我在贵州工作,贵州也不例外。走到街上,满街话题都是到海南,还有很多很多的小册子,都是指导你怎么怎么到海南的。在这么一个很“”的情况下,当时我也很想到海南,但是呢没有真正采取行动。后来是因为我在贵州工作的那个县的县委书记,他就是海南人,海南万宁的,在贵州那个县当县委书记,我到那个县做文化局长,他跟我关系也不错。当时很多很多人都找他,想搭他这只船来到海南,结果他都没答应。他私下跟我说,他说:“你想不想去?想去你跟我走。”我说这个是一个好机会啊。我也没到处想办法,这样他先来了,几个月以后我也就到了海南,到了他工作的东方县,他在那儿当县委书记,我就到了那个地方,两年以后又从那个地方到了省文体厅,就这样来到海南的。

  主持人:那当年上岛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哦?

  乔德龙:那肯定的。我上岛跟他们一般的还不一样,很多人是把那个工作呢,是暂时停下工作,叫做停薪留职,到了海南是探个路,成功了再把家搬过来,不成功他回去还有工作。我是义无反顾,把全家一下就带过来了。那个时候把贵州的工作丢了,房子放弃了,把一切都不要了,把全家一下就搬到海南了,那个是真的叫做义无反顾。是这样来的海南。

  主持人:在您的艺术创作之路上面是不是困难重重?有什么人要感谢的么?

  乔德龙:那这个说起来困难,那可真是重重啊,说重重完全不过分。因为各种社会变革的原因吧,这个四九年之后,我们家那时候非常艰苦,非常艰难,这个艰苦到生活都很困难。所以为了我在这样一个状态下边对于绘画我还是这么爱。爱到什么情况呢?我连没有纸没有笔的情况下,我会把我父亲的黄埔军校八期毕业的那个同学录,那今天是好珍贵的对不对,毁在我手上了,我为了画画没有别的渠道,没有辙,我把它,我老父亲的同学录里边的,里边很多比较还可以下笔的地方撕下来画画,就这么样地爱。后来我到小学大概四年级左右的时候,我碰见了有两个人,这是我一生我都不能忘的两个人,一个是我的班主任老师,姓姚,叫姚垂书,他是班主任,但是他有绘画方面的,修养他非常高,他画得非常好,这位老师修养很高。他发现了我有这个方面的爱好。他怎么发现呢?因为我在课堂上下课的时候或者休息的时候,同学们去玩儿,我就在课桌上就在画画,我画了一些大的头像,那些领袖的像。他看见了以后,哎,这个小孩还真不一样,他就把我叫到办公室去。从此以后,全校老师都知道,我是他的弟子,叫到办公室去就指导我,这个画要怎么画,那个素描的关系啊,各种各样的处理啊,艺术方面的一些当时这个小孩没法知道的一些艺术方面一些典故啊,都是他告诉我的,他对我这一生的影响非常大,可惜这位先生早就已经仙逝了,这是其中一个。还有一位老师也是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碰见的。那个时候我在小学四年级在班上,我成绩非常好,我作为班上的叫做学习股长,今天叫做科代表,那时候叫学习股长,学习股长不是一科,等于整个班的学习方面的事是我管,后来做班主席。我这个数学老师他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有一天我在下边拿一张纸,突然觉得老师这个形象很有趣,我在下边用铅笔画,居然画得非常像,画得很像呢。我画忘了还继续画的时候,我这个老师从台上就走下来了,他看见了我在做什么,到了面前一看呢,我画他的像,也画得很像。他觉得很奇怪这个孩子,那么我呢就很紧张了,以为老师一定会对我发一顿火,居然这个老师什么话都没有说,笑一笑,我看了以后我赶快把那个画就收起来了,收起以后老师也没吭声,又回到讲桌上继续上课。下了课以后放了学以后,这个老师叫我留下来,我以为他要批评我,很紧张,居然他什么都不说,等学生都走了以后他带着我上街去,牵着我的手到了街上,到了一个卖文具的一个店里,买了一张道林纸,那个纸叫道林纸,就比较厚的一种纸,可以画素描的,买了一张纸送给我,让我非常非常地感动。这位老师姓胡,叫胡启贤,后来也仙逝了这位老师。我2009年我在贵阳办展览的时候我还通过我的朋友去找这位老师,我估计他还在世,当时我以为,如果在我要请他到我的这个展厅来,结果也仙逝了。这两位老师在我这一生里面是让我终生难忘的两位老师。

  VCR2:乔德龙获得的成就和对中国美术的贡献,以他的国画人物和山水最为突出。作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积淀,以强烈的地域和民族特色为表现形式,是他一直坚持重文气、接地气的艺术追求的体现。乔德龙虽从事文化事业多年,但于他而言,真正的潜心创作却是在退休后的九年间,也就是被外界传为佳话的”隐居面壁九年,一朝脱颖而出”。

  乔德龙:其实我在海南退休了之后我所谓的面壁九年是什么概念呢?其实就是退休之后一直到2009年这个期间,我跟外边接触很少,特别跟美术界接触更少。那么这个时候我做什么,就相当于我像闭关一样,我把自己就关在我的工作室里边,我的画室里边,好好地把这九年之前所工作、为了工作所耗去的时间我要把它抢回来。所以说,我在这九年我下了很大很大的功夫,从书法、从读书、从绘画、从篆刻,我全方位地在进行。九年之后,2009年我认为我有了一批作品了,这批作品可以面世了,我才在2009年在海南省博物馆办了我的第一个画展,这个画展也是海南省博物馆新馆建成之后引进的举办的第一个画展,这是两个第一个,这次画展就是面壁九年之后我的第一个面世,是这个概念。

  主持人:那我看过乔老的作品,其中印象最深的除了《儒道释》系列、《苏东坡人物》以外,还有一个叫《五指山之歌》的这么系列作品,它很深入细致的把海南的黎族的传统文化展现出来,这是不是这种深入细致是不是也体现在您自身的艺术追求呢?

  乔德龙:这一套组画呢,它是在我第一次个展,也就是2009年之后开始的,花了大概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一批。后来到了2012年时候呢又有一个机会,是海南十个画家到全国政协办画展,给我一个十五米长的一个展线,很大一个展线,这个十五米展线,你可以画大画,可以画小画。我想想,我就不用画小画,我就直接把当年我画的《五指山之歌》里边主要的那一副叫做《织锦图》这幅画我拿来重画。当时原来那幅画多长呢,将近五米,画了二十几个人,高是一米八。这次我来重画呢我就画了十米长,一米八高,里面就画到了五十六个人。别人问我五十六个人跟中国的民族的人数是不是吻合,我说那个是巧合,我是主要是把黎族五个支系所有支系的参与织锦的都要有代表。所以我这五个支系里边的这五十六个人里边涵盖了这五个支系。我这个画里边它不光是我想表达的不光是有艺术性,它还要有史料性。我所谓的所谓我做学问就这个意思,必须要有史料性,所以我想准确地表达这五个支系它的服饰,因为每个黎族的每个支系的服饰又不是唯一一种,它里边也很丰富,那么一般你如果真正关注这五个支系,做了工作,做了功课,你能区分这五个。我能区分,你这五个支系中任何一个支系它穿它这个支系里边不同的服装我能够判断它是属于哪个支系,我这五个支系后来这56个人,你指到里边任何一个人,我可以告诉你它是属于五个支系中的哪一支,比如说哈方言,或者是美孚方言、赛方言、闰方言,或者是杞方言,我都能够说得很准确。这五个支系这组画在2012年把这个大画画了以后,它就完整了。这个画一共有多少呢?

  我在不久举办的我的个展里边,海南属于这五个支系的作品整整布置了五十米的展线,最大的一副就是十米长,所有的画都一米八高,十米长,一米八高,第二幅织锦图五米长,一米八高,还有它黎族生活的环境,三米长,一米八高,其他的是每个支系有一幅画,就完全是这个支系的妇女的服饰,他们的生活状态。另外还有一个就要强调一下,因为我的题目叫《五指山之歌》,五指山之歌没有苗族是不行的,只有黎族它不能完全代表五指山,所以我专门为苗族画了一幅画,这样的话就构成了《五指山之歌》组画,很庞大的一幅作品。

  主持人:那您对海南文艺未来的道路有什么样的建言呢?

  乔德龙:我这有一个想法,这个想法我平时在一些座谈会上和一些研讨会上我都说一个观点。因为海南它是一个小岛,是一个孤岛,这个孤岛我们要人为地把它和大陆,和中原把它连接起来,实际上这么多年也都在这么做,但是我觉得这个方面还必须要加强。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海南它过去的状态毕竟是广东的一个地区,而且是一个岛上的一个地区,它给中原文化,  化,毕竟它不是大面积的、大幅度的一种步伐,所以今天既然是这样的话,我觉得我们海南的文化跟中原的文化,它的文墨要好好地对接上,特别是我们美术界,我们要关注地域性,更要关注它的文墨的对接,所以说要重文气、重地气,把这两样都要重(视)起来。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