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东丰塘村堡垒户里护革命 曾有11位将士被打死

12.05.2015  17:52

      原标题:昔日革命堡垒今成致富先锋

      丰塘村的一户民居洋气漂亮,花团锦簇。本报记者武威特约记者孙体雄摄

      乐东黎族自治县佛罗镇的丰塘村,是乐东有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里的人们以英勇无畏的精神积极配合党的革命工作,使丰塘成为乐东一带的一个革命堡垒。

      时隔半个多世纪,如今的丰塘,依靠传统手艺和高效农业,95%的家庭住上了2至3层的小洋房,人均年收入超过8000元,成为当地的致富先锋。历史铸就的荣光,添了新的时代内涵。

      乐东丰塘村:昔日革命堡垒,今日致富先锋

      红土地上盛开幸福花

      “看到今天的丰塘村,先辈们一定会十分宽慰!”对比丰塘村今昔,已经86岁高龄的邢福燕老人唏嘘不已。坐在自家庭院里,下午的阳光透过一片片印度紫檀的叶子照到他身上,照出了满身的沧桑。

      丰塘村位于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角,距著名的莺歌海盐场仅3公里,是乐东有名的革命老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里的人民奋起斗争,以英勇无畏的精神积极配合党的革命工作,使丰塘成为乐东一带的一个革命堡垒。

      一晃眼,历史的枪声已消逝大半个世纪。如今的丰塘,瓜果飘香,两三层的小洋房乃至别墅不时可见,是所属佛罗镇的较富裕农村。历史铸就的荣光,添了新的时代内涵。

      斗争年代:

      堡垒户里护革命

      “说革命精神,我们名副其实。”邢福燕回忆说,日本侵略者占领海南后,把魔爪伸向这个位处沿海交通要道的村庄;次年,后来曾任丰塘村第一位党支部书记的邢福史就回到村里成立了“青抗会”,发动村民参加革命及支持党的地下工作。

      “有的当了革命战士,我和大多数村民暗中支持地下工作,给部队送信、送饭、带路。”邢福燕说,当时,党在附近的尖峰一带有驻军,经常派人来收取村民们的捐款捐物;同时,崖县(三亚)及其他地区的抗日将士也常秘密来这里开碰头会,互通、商讨抗敌策略。

      由于日军势力的存在,在丰塘活动的将士们不得不选择一个更为隐蔽的藏身之处。他们把目光投向村外一处仙人掌生长密集的地带。“仙人掌丛里,有许多母猪拱过的洞,邢福史他们多是晚上到这里活动,白天就在母猪洞里藏起来。

      在当地,暗中为革命将士开碰头会提供场所的,被称为“堡垒户”。现年87岁的蔡逢露老人家就是一个“堡垒户”,老人至今仍然保留着相关的记忆。“那时候我还小,职责就是给他们放风。”蔡逢露说,会一般开在晚上,以短会为主。

      在参加革命的过程中,丰塘村有多人献出生命。1942年,已是中共崖县五区区委副书记和村支书的邢福史,因汉奸告密,在家中被捕,随后被杀害。邢福燕兄邢福通,时任通信站站长,也被日本人打死。1943年,11位正在丰塘开会的革命将士(两位为本村的王宇瑞、蔡蓬生),被日本人发现后火烧枪打至死。11位烈士英名,今存于莺歌海革命烈士纪念碑上。

      峥嵘岁月:

      积极开荒渡难关

      1950年,海南解放。丰塘人迎来翻身做主的日子。

      在现年87岁的盛庚老人记忆里,当家做主最重要的标志是有了自己的田地。“丰塘人少地多,有大片良田。但在解放前,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中,7—8成的农民都是租地来种。种得100斤粮,80斤要交给地主。”蔡逢露说:“当时一年中有半年时间是吃不饱的。”

      “解放后,我们分得了土地,还有牛和房子,生活很快就得到了改善。”说起刚解放的日子,盛庚变得兴奋起来。那时候,丰塘村前还有一大片鱼塘,里面养了鱼、虾和螃蟹,加上耕作盛产,村人自封“鱼米之乡”。从解放到1957年,丰塘村年年都给国家贡献大量粮食,这是村民们至今引以为豪的回忆。

      1957年,丰塘村面临一道难关。当年,国家出于建设需要,把村中大量土地划归莺歌海盐场,这直接让丰塘的耕地减少了很大一部分,其中还包括鱼塘。

      这时,丰塘人性格中的勤劳因子发挥了重要作用。“丰塘人是最勤劳肯干的,最善于动脑的。”现任村支书邢永孝自豪地介绍,丰塘村民们发现周边几个村庄还有大量土地未被利用,所以就前去开荒种地,参与的村民达到上千人,硬生生用自己的双手变废为宝。“就是因为勤劳,我们在改革开放前,生活也不是很困难。”

      改革开放后,丰塘人的生活面临新的局面。开荒之地被原属村庄收回,使得村民们改变了对种田的依赖。在社会发展的形势下,积极操起给人建房、运输等行当,生活达到了温饱。在倡导知识的时代氛围中,也紧跟潮流,每年村里考上中专以上学校的后生都在40人以上。

      崭新时期:

      传统手艺与现代农业助发展

      纵横村道已完全硬化,一栋又一栋小洋房乃至别墅林立……这更像一个上档次的城镇社区,哪里还是个农村?邢永孝介绍,丰塘村现有人数5500人,占佛罗镇约1/7,去年人均收入达到8000多元,95%以上的家庭住的都是洋房了,是佛罗比较富裕的村庄。

      “丰塘富起来,一是发挥传统优势,二是发展高效农业。”邢永孝说,当建筑工人(泥瓦匠)是丰塘的老传统,近些年来,社会经济发展使得周边地区建房需求增长,大部分丰塘劳动力应势而为操起这门手艺,每天一对夫妻(大小工)可赚250元至300元。

      1995年,邢永孝最早在村里耙地种起了哈密瓜。2000年,政府指导丰塘发展“高效农业”,他启用了大棚种植。“大棚种植比耙地种植的好处是果实挂在空中,虽然投入增加,但同等面积产果量也高了2至3倍。”

      在丰塘,大棚种植哈密瓜的农户已占到全部家庭的10%以上。种植户邢增利透露,他去年开始种瓜,当年就赚了10多万元。今年,他还与经销商发展起固定合作关系,在本期瓜价不甚理想的情况下,预计今年也可以赚到10万元。

      邢永孝说,2012年,县政府投资硬化村道10公里;2014年,县政府再次投入280万元给丰塘硬化村道和架设路灯,改变了村庄脏乱的面貌。

      “过去过牛马生活,现在吃鲜鱼鲜肉。”回首历史,邢福燕感叹,正是有了党的正确领导和丰塘人勤劳的双手,才铸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