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新语》热销说明什么

20.08.2014  10:26

  在本届上海书展上,有一本书的热销,引发关注。这本书,就是习近平著的《之江新语》。

  在这个以“浅阅读”为主、信息资源空前繁荣的时代,如果一本严肃读物、一个严肃话题没有对接上公众“真正想要了解的渴望”,恐怕也只能是应者寥寥。然而,《之江新语》不仅热销,与此同时,在网上“朋友圈”,类似“一分钟教你读懂《之江新语”、“我们能从书里读到哪些习大大的治国之道?”、“一本书读懂习近平治国思路”这样的帖子,也非常受欢迎。由此,书友们关注习大大的所思所想、想读《之江新语》的热情可见一斑。

  《之江新语》何以热销?它能成为“书展明星”,究竟说明了什么?

  《之江新语》的热销,想必首先来自公众对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切。有位读者说得好,“一个不关心自己国家前途命运的民族,怎么可能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呢?关注国家领导人,其实就是关心我们自己。”透过总书记的文字,读者迫切想知道的,不仅是总书记的所思所想,更是希望借助这样一些“窗口”,了解未来中国的施政路径、前进方向;希望从字里行间,读到总书记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生活走向的思考与判断。

  阅读《之江新语》,打开思维的闸门,光芒如炬。曾几何时,有人吐槽当下的国人满足于现世安稳,不再关心政治生活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此番《之江新语》的热销,何尝不是对这一简单判断的有力反驳。

  《之江新语》的热销,还与这本书的文风密切相关。什么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怎样的文字才能传递力量?其实,读者最有发言权,群众最有判断力。若是文字高高在上、拗口别扭,怕是捧起来读都难,但好文字、好表达,却如春风化雨点亮读者的内心共鸣。

  不少读者反映,《之江新语》不仅观点出新、思路出新、文风出新,且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有心读者更是通过“技术统计”得出:《之江新语》中最短的一篇是《要甘于做铺垫之事》,全文合计197字;最长的一篇是《着力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也仅708字……令很多读者印象深刻的是,无论主题是党建、经济、三农,还是社会、生态、法治、文教,类似“不要引导领导干部当 ‘满票干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防止不稳定因素成为‘慢性病’”、“抓落实如敲钉子”这样以譬喻启发读者共鸣的表达,随处可见。难怪有读者感叹,“文章很短,主题接地气,一点都不枯燥。这真是刷新了我过去对‘领导著书’的固有印象。

  对于《之江新语》,读者热捧、热议,广大党员干部更当细读、精读。可以想见的是,若这样的文风能成为广大党员干部习以为常的表达方式,“领导著书”、“领导讲话”、“领导谈话”无论如何都不会再是“距离感”的同义词。我们的政治空气一定会更清明。

  有了政治清明,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政治进步和责任担当,更沉着、自如、接地气的表达与交流会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间自然而然地流淌开来,心与心的距离自会拉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之江新语》的热销不是一个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