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大国】习近平为官之道解读(二):想当官又想发财是十分危险的

22.02.2015  11:14

  自古以来,为官之道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战国时的荀况说,执政者手中握有很大的权力,但仅凭权力并不能使天下自行安定,“安之者必将有道也”。

  习近平也曾就“为官之道”专门发表文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学习大国(微信公号:XXDAGUO)今天继续为伙伴们解读习近平为官之道第二部分“为官之理”。何为“理”?《吕氏春秋》中提到理是判断是非的根据。那么在习近平眼中为官好坏的评判标准究竟是什么?学习大国(微信公号:XXDAGUO)为您解答。

  原文中关于“为官之理”的内容摘录:

  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想当官又想发财是十分危险的。有些人当了官,就以权谋私,结果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古时候说“无官一身轻”,想当官又想享清福也是办不到的。当官要负责任,任务没有完成要找你,有困难要找你,出了事故要找你。

  我认为认认真真地当好共产党的官是很辛苦的。我也没有听到哪一个称职的领导人说过当官真舒服。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有人要当官呢?

  从社会角度讲,官是一种职业,必须有人去做;从个人角度讲,当官是服从党的事业的需要。

  一个不图私利,不图享乐,只图为社会、为人民多做贡献,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人,在领导岗位上,即使工作苦些、累些,但他的心里是充实的,这种充实感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无穷的乐趣。

  学习大国解读:

  一、做好官的标准就是讲奉献,有担当

  我们必须奉献于生命,才能获得生命,因为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

  马克思说过:“如果人仅仅为自己劳动,也许他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智者、卓越的诗人,但是他永远也不能成为真正完善和真正伟大的人。”真正伟大之人,必然心系天下、造福于民。

  习近平推崇的杜甫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他自己颠沛流离,简陋的茅屋为秋风所吹坏,“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时候,他想到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天下寒士的冷暖,此等强烈而真挚的济世情怀,才是杜甫之所以被后人尊为“诗圣”的主要原因。

  在2014年10月8日举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这样告诫官员们:“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当官不是为了享福,而是为了有所担当,有所奉献。

  古人云:“学者不可不通世务。天下事,譬如一家,非我为则彼为,非甲为则乙为。”管理性、服务性的事务,总得有人去做,“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共产党人为官一定要有孟夫子这样的精气神才行。

  二、好官不易当,容不得图私利、图享乐

  文中提到“认认真真地当好共产党的官是很辛苦的”,为官就意味责任,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切切实实解决百姓的困难,及时妥善处理好工作中各种突发事件,扎扎实实完成制定好的工作任务,要做到这些是非常不易的。

  南宋大儒朱熹教诲弟子们:“为学读书,须是耐烦。”个人的读书都要耐烦才能有所成就,造福于民的为官就更需要兢兢业业才能不负所望。

  这一点,在《尚书》中就有很明确的提醒:“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意思是,君王能够知道自己的艰难,臣下能够知道自己的艰难,君臣各自知道自己艰难的同时,还要知道对方的艰难。如果君臣上下,同心同德,那么国家的政务能得到很好的治理,老百姓也会潜移默化地黾勉于德行。

  为官与从商是两条路。习近平说,“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 “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的所思所盼,要不断增强工作能力,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官追求的应该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在辛苦工作中获得成就感,绝不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谋私利,图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