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减负”只增不减

24.11.2015  12:07

  11月18日,湖北武汉某医院儿科门诊,开设儿科输液室书香一角,方便学生打针时兼顾学习,堪称医院里的“吊瓶班”(来源:东方IC)。

  当父母们看到孩子“带病学习”的场景时,心里肯定感到欣慰,认为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日后必定能有一番出息。但是父母们看到孩子这样难道不感到心疼吗?他们还只是小学生啊!生病了本应该好好休息,而此时却为了赶作业边打针边学习。

  看到这则新闻,想必大家都会感到疑惑,为何一直提倡的“减负”如今却只增不减呢?原因在于父母们的“老式教育观念”和学校老师们的“填鸭式教育”。大多数父母认为学习好才是硬道理,成绩好坏关系着孩子的品质评价。而怎么样才能做到“学习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不停的学习,所以父母们巴不得一天能有48小时,不惜代价让孩子上各种“奥数班”、“钢琴班”、“英语班”等进行培训,为的就是不让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却不知这样的做法加重了孩子的负担,还没起跑就累趴下了!

  想必大家对前阵子“15岁男生因熬夜写作业猝死教室”的新闻还记忆犹新吧!一直被提倡的“减负”教育在学校老师们看来只不过是一句空口号。历年教学经验总结出题海战术才是最有用的,只有不断地、反复地、大量地做题,才能达到“熟能生巧”。因此,学生在老师们眼里就像喂不饱的鸭子,等待他们的只会是永远做不完的作业。

  为了不让父母们的“老式教育观念”成为加重孩子书包里的砝码;为了不让老师们的“填鸭式教育”成为学生精神上的负担,那就让减负的口号转变成实际行动,还孩子们一个轻松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