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建川:为了中日未来和平相处 收集战争记忆讲述民族硝烟故事

21.08.2015  14:11
樊建川:为了中日未来和平相处 收集战争记忆讲述民族硝烟故事 - 蓝网
来源: www.hnntv.cn

            距离成都市区大约一个半小时车程的大邑县安仁古镇,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聚落就位于这里。博物馆群落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藏品800余万件,馆区分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主题,30余座分馆构成了巨大的博物馆聚落。

  四大主题展区中,抗战主题区人气最旺、游客最多,成为博物馆的核心区。抗战主题场馆分为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川军抗战馆及抗战老兵手印广场和中国抗日壮士群塑广场。抗战展区陈列的文物当中,90%的藏品来自日本,甚至见证日本罪行的场馆设计来自日本著名设计师之手。从藏品到场馆设计,无不凝聚着中日两国有识之士对过去那段历史的反思之意。

  民营博物馆为何收藏抗战文物?文物背后都有什么样的故事?今年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人民网带着这些疑问走访了建川博物馆聚落。

   建馆理念:为了和平,收藏战争

  在“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整体理念中,“为了和平,收藏战争”无疑是抗战主题馆的核心理念。

  在军人世家出生的樊建川馆长看来,从父辈那里得来的有关战争的记忆以及自己的人生轨迹都触发了自己对于“收集战争”的兴趣点,留住记录战争的载体成为了他生命中难以割舍的基因。

  然而通过战争遗物再现历史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从抗战主题馆区的构成来看,可以看出建川博物馆在全面勾勒抗战力量的努力。这里有集中展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敌后民众八年抗战,领导和推动抗日战争,成就全民族团结抗战光辉历史的“中流砥柱馆”;也有反映国民党政府从避战到抗战这段历史,重点介绍国民党爱国将领领导下的抗战事迹的“正面战场馆”;还有真实地展示弹尽粮绝而被俘的抗日将士的英勇不屈和悲惨遭遇的“不屈战俘馆”;更有介绍了抗日战争期间美军援华的整体情况以及展示陈纳德将军和他的飞虎队的传奇经历,纪念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历史的“飞虎奇兵馆”;有见证虽身居后方却勇赴前线浴血奋战的四川人民抗战历史的“川军抗战馆”;有直接揭露日军在华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侵华罪行馆”; 户外展区方面,还设有“抗战老兵手印广场”和“中国抗日壮士群塑广场”。

  硝烟退去后,这些经历、见证过战争残酷的一枚枚肩章、一副褴褛的军衣、一把手枪、一个战时用过的水壶等小物件默默地静卧在馆内,向世人讲述战争年代的残酷,更是在提醒人民要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也是“为了和平,收藏战争”理念的实际诠释。

[page]

博物馆群落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藏品800余万件,馆区分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主题,30余座分馆构成了巨大的博物馆聚落。四大主题展区中,抗战主题区人气最旺、游客最多,成为博物馆的核心区。抗战主题场馆分为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川军抗战馆及抗战老兵手印广场和中国抗日壮士群塑广场。

[page]

博物馆群落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藏品800余万件,馆区分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主题,30余座分馆构成了巨大的博物馆聚落。四大主题展区中,抗战主题区人气最旺、游客最多,成为博物馆的核心区。抗战主题场馆分为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川军抗战馆及抗战老兵手印广场和中国抗日壮士群塑广场。

  在“日本侵华罪行馆”里,馆方将日本军人在华犯下的滔天罪行与战后中国人民善待和遣返日本战俘与侨民的图文资料陈列在一起,目的就是让世人知道中国人民的宽厚胸怀与仁慈之心。

  日本战败后,全部战俘遣返回国,中国没有进行“血债血还”般的清算,这在世界历史上市少有的,可以说世界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能有中国这般宽大胸怀。但很遗憾的是日本国民对这些历史上的“细节”缺乏认识。

  在樊建川看来,中日一千年的交流史上,“”是主流,“”不过是支流。纵观历史,中日两国其实是相互文化输出的邻国,唐代的中国给日本带去的影响不容多说;众多的中国留日学生曾从日本带回了科学,甚至就是在抗日战争中不少将领就是在日本学的军事知识。

  今天他所做的“为了和平,收藏战争”的事业,就是希望人们能认清这场战争的加害方与被害方,谁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只有日本端正了历史认识,中日两国人民才有美好的未来,日本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这一页才有可能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