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金鲳鱼王”黄达灵成全国“十佳农民”候选人

14.09.2015  15:30

      原标题:深海网箱养殖金鲳鱼年赚4500万元

      临高“金鲳鱼王”黄达灵成为全国“十佳农民”候选人

      黄达灵

      今年6月12日,国家农业部下发通知,着手开展第二届“全国十佳农民”评比,要求各省市推荐三名农民候选人。作为海南渔业养殖的佼佼者,临高新盈镇头咀村海丰深海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鲳鱼王”黄达灵成为海南唯一一名入选30名候选人名单的人。

      1954年,黄达灵出生在临高新盈镇头咀村一个贫困家庭,他小学五年级就退了学跟父亲出海打鱼。19岁那年,黄达灵入伍当铁道兵,退伍后,他没有像战友一样转业进单位,而是到白沙当起了伐木工,用两年间挣来的积蓄从外地拉了14车木头回临高卖。“那时临高出海打鱼的特别多,木头肯定会好卖。”果不其然,木头被一抢而光,黄达灵挣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1996年,黄达灵回乡搞水产养殖,却被一场洪水“冲走”了百万,几近破产。1998年,临高县海洋与渔业局开始引进挪威深海网箱养殖技术,黄达灵“盯上”了这项先进技术,决定在深海养殖金鲳鱼,但却遭到家人的反对和质疑,因为金鲳鱼在当地很不值钱,不仅容易得病,且一年半只能长到半公斤,十多元一公斤还卖不出去。既便如此,2002年,黄达灵还是拿出全部积蓄,成立了海丰养殖发展有限公司,并购买了8口挪威旧网箱,开始在新盈镇后水湾搞金鲳鱼深海养殖。

      2002年10月15日,黄达灵养殖的12.5万公斤金鲳鱼被运往香港,他早就了解到,金鲳鱼在香港、台湾等地销量惊人,只要能将鱼养活,根本不愁卖。黄达灵收获了175万元利润。

      2011年下半年,两场超强台风肆虐海南,黄达灵的网箱被毁,380多万尾金鲳鱼全部死亡,他损失了6000万元。黄达灵不仅没裁员,还给员工涨了工资,随后贷款了62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网箱固定系统。2012年3月,300口网箱投入海底,准时投放鱼苗,不到一年,黄达灵就带领公司走出了困境。截至今年6月,海丰养殖发展有限公司已拥有520口大型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海域面积达到3000亩,年产值1.5亿元,年利润4500万元,成为亚洲最大的金鲳鱼深海养殖基地,每年出口金鲳鱼2000多万吨,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地。

      未来三年,黄达灵计划建造2艘10万吨钢质养殖船,建一个10000吨大型冷冻库及一个日产量为100吨以上的饲料厂,同时计划建造30艘800吨以上的捕捞船。“我准备再建三个规模更大的养殖基地。”黄达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