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临高渔港:海洋大县的多样化渔业之路

17.09.2018  16:54

  中新网海口9月17日电 题:海南临高渔港:海洋大县的多样化渔业之路

  中新网记者 王子谦

  “临高海边都是捕鱼人,哪里有港口,哪里就有临高渔民。”2018年南海伏季休渔结束当日,临高县新盈镇清雅村渔民王赛文就收拾好渔船,出海开捕第一网。这位58岁的汉子从10多岁开始就与海洋打交道,海南大小港口都留下过他的足迹。

  临高是渔业大县,渔民勤劳、勇敢且非常自信于祖辈传下的闯海天赋。2017年,临高渔业总产量50.64万吨,增加值90.54亿元,连续19年保持海南全省第一。

  临高渔港众多且规模较大,该县海岸线长达114.7公里,分布优良港湾11处。近年来相继建设新盈中心渔港、武莲一级渔港、调楼二级渔港等7座渔港。这些渔港已初步形成现代化渔港群,向着更加成熟多样的渔业产业化方向迈进。

图为临高渔民 骆云飞 摄

   金牌港:造船业渐成规模钢质渔船出口非洲

  造船是临高沿海乡镇的传统技艺,多家造船厂保持着传统木船生产工艺。近年来,当地支持现代造船业发展,大吨位钢制渔船产能加速提升,不仅促进渔船升级换代,更成为一张产业名片。

  在临高金牌港,该县最大的现代化船舶制造企业——海南凯鸿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凯鸿船舶)正在抓紧时间进行生产。今年7月,公司接到来自非洲国家莫桑比克价值4亿元的100艘钢制渔船订单,第一批30艘船舶预计今年10月交付。

  记者在凯鸿船舶看到,紧邻大海的制造场地上,现代化造船流程正在进行:船体联合车间、总装平台、舾装车间、涂装车间分工合作,技术工人切割精准、拼装到位。

  “现在多条生产线同时作业,力争早日让临高制造渔船开到非洲去。”凯鸿船舶董事长张朱晟说,凯鸿船舶于2017年投入生产以来,已发展为覆盖生产、制造、销售、安装、调试、检测、检修各种船舶等相关业务的修造船基地。在临高设厂,更在于这里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

  据临高县工业局提供的数字,目前临高共有4家造船企业,去年全县造船业产值超过2.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超过70%。在海南建设自贸区(港)的背景下,临高将积极鼓励引导造船企业建设修造船基地,为面向“一带一路”的民用造船业走出去提供基础。

临高新盈国家级中心渔港 骆云飞 摄

   新盈港:网箱养殖成特色“海上银行”富渔民

  毗邻临高县新盈港的后水湾,是该县主要的深海网箱养殖区。站在岸边遥望大海,海面上深水网箱密集分布,通过航拍可见网箱纵横排列整齐有序,渔船穿梭其中。

  海南临高海丰养殖发展有限公司的深海网箱养殖基地就在这片海域。该公司董事长黄达灵告诉记者,过去几年是企业发展最快的时期,鱼类产量、产值以近十倍的速度增长,产销远销欧美市场。

  “网箱周长从40米、60米、80米,一直发展到100米。”黄达灵介绍,曾经40米周长网箱每口年产金鲳鱼1万斤,现在100米周长产量达到10万斤。网箱由卫星定位布点,抗风能力更强,普通台风不会造成影响。

  如今,黄达灵的企业订购三座深远海渔智能养殖渔场装备,用于发展海南省海洋渔业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养殖。每座装备每年成品鱼产量6000吨,相当于500-600个传统的近海深水网箱标准箱总产量,将填补国内超大型智能网箱养殖的空白。

  深海网箱养殖作为临高特色优势产业,规模达3086口稳居亚洲第一。目前也成为富民的“海上银行”,带动广大渔民致富。临高县政府与黄达灵的企业签订扶贫项目协议,将产业扶贫资金作为“股金”注入公司,每年按照约定比例向贫困群众发放“股金”收益。

   转变生产方式临高渔港“渔业+”

  临高将传统的耕海牧渔越做越大,未来将如何更好的发展渔业?临高县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加快海洋渔业发展,实施海洋渔业和耕海牧渔文化旅游业“双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渔港,推进水产品加工、船舶修造等产业发展,拉长渔业产业链,提升海洋渔业综合效益。

  常年在南沙进行养殖生产的临高渔民张东海说,海南建设自贸区(港)的大背景下,政府应在渔业政策、税收、科技等方面能加大扶植力度,渔业企业借助更加开放的自贸政策,在深海养殖、近海观光休闲渔业上闯出一条新路。

  近期,临高金牌港游艇特色小镇概念规划揭开“面纱”。这里将以游艇全产业链、海洋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以休闲渔业、海洋文化旅游业及配套服务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海洋文化旅游和休闲渔业。临高县委书记李江华介绍,该小镇将打造成为一个集科研、教育、培训、制造和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智慧海洋小镇。(完)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