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奉献党校力量

23.05.2016  22:28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科学阐述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使命,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任务,集中回答了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动员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投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动实践,是我国思想理论建设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党校要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走在前列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发展,始终与社会的大变动相伴相随。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几百年来少有的大变局,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大变革,这给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理政能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往开来的新局面,极大地凝聚了党心军心民心。现在,党带领人民正在全面展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的实践、新的经验呼唤着理论总结和理论建设;我国治国理政新实践遇到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迫切需要理论创新去破解,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

  还要看到,当代中国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速发展起来,震撼了世界。但我国综合优势和综合实力提升还没有转化为话语优势,我们在国际上一些领域还处于有理说不出、做好了说不好、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挺身而出,有更大作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党中央专门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深受鼓舞、倍感兴奋。

  党校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一支重要的方面军。全国共有省级党校34所,副省级党校15所,市地级党校360多所,县级党校2500多所,加起来近3000所,拥有近10万教职工。这支宏大的队伍富集人才资源、学术思想资源,把这些资源用好用足用活了,对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会产生很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2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要求党校特别是中央党校要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作出贡献。他强调:“党校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能坐而论道,而要有党校的特点。党校如果同一般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一样,那就没有特点了,也没有自身优势了。要加强对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的对策性研究,加强党情政情社情信息反映和研究,努力成为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的重要阵地。”总书记这些话,把党校在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如何发挥作用讲清了讲透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党校特点和优势,致力推进理论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奉献党校力量、发挥党校作用、作出党校贡献。

  党校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上毫不动摇

  庄子云:“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则不救”,意思是说内心信奉的原则不能过多,如果过多则会困扰,困扰将导致忧心忡忡,时间久了就不可救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引用庄子这一名言,由此说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大意义,真是语重心长。

  在我们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治国之“”,也是指导治学之“”,必须一以贯之、毫不动摇地坚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历史的选择和发展的必然。不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国家因此而乱,人民因此而惑,那将是国家和人民之祸。党校因党而立,是党对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是领导干部进行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党校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坚持姓“”姓“”,在党校的课堂、讲坛、论坛上旗帜鲜明地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共产主义,坚决反对和抵制政治上的“宪政民主”、思想上的“普世价值”、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和文化上的“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这是天经地义的责任,更是责无旁贷的任务。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首先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党校的首要任务是对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能力。”随着党的事业的发展,这方面的要求更高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指导地位这个要害问题,为党校办学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这几年,中央党校紧跟中央部署,进一步加重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分量,现在这两门课已占到总课时的70%以上。从今年开始,我们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创新工程,着力完善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体系,深化对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研究,改进完善教学方法,创新完善学习考核方式,目的就是促使学员对马克思主义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真正把看家本领学到手。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关键之举,是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工作。经过长期探索和积累,中央党校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重点学科。去年,中央又批准中央党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搭建了重要平台。我们在2016—2020学科发展五年规划中,明确规定学科建设唯“”是瞻、向“”靠拢,重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等“”字号和“”字号学科,不断壮大马克思主义学科群,为马克思主义入脑入心提供学科支撑。同时教育引导党校教研人员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引导学员思学结合、学而悟道、学以致用,努力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统一,有效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