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担忧“中国放缓”冲击 外媒:危及安倍经济学

31.08.2015  10:14

  “现在说中国经济乏力会引发新的全球危机为时尚早。不过,投资人、企业和决策者都为更多中国冲击波做好准备,中国的影响仍会存在。从房地产到油价,中国股市动荡对英国意味着什么?”英国《卫报》30日提出的问题代表了不少国家媒体的疑问。报道称,中国GDP占全球总量的份额不断提升,而欧洲大陆和美国这两个英国传统伙伴的占比不断走低。过去10年来,英国对华贸易持续增长,中国也是英国汽车的最大海外市场。

  新加坡《海峡时报》29日称,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GDP总量的13.4%(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占16%)。美国经济占全球总量的22.5%。就此而言,中国经济状况确实对全球有着巨大的传染性影响。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基本贡献了全球年度增长的1/3。中国已成为75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从澳大利亚到巴西,许多国家的大宗商品出口都高度依赖中国。中国同时也是制成品的重要进口国,德国等国都高度依赖中国的制成品进口。

  《悉尼先驱晨报》称,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加上全球铁矿石供大于求导致必和必拓等超大矿产企业的股价暴跌。凯投宏观分析认为,如中国经济持续乏力,澳大利亚今年经济增速将从去年的2.7%下降到2.0%。巴西发展、工业和贸易部长阿曼多表示,巴西已感受到中国经济增长失速的影响。澳大利亚财长霍奇则表示,外界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夸大了。他说:“许多人在伦敦、纽约或者其他离中国老远的地方,自称是专家。

  韩日等周边国家更是把“中国放缓”当做重要课题研究应对。据韩国YTN电视台报道,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3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如果中国2016年经济增长率低于5%,那么韩国经济增长率将下降至少一个百分点,出口增长率将下滑4%。报告称,2014年韩国出口超过30%依存于中国,如果中国经济增长下滑,将对韩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韩国金融研究院咨询委员金永旭认为,所谓的“9月国际金融危机论”只是言过其实的夸张。中国股市震荡让经济减速问题凸显,但这并非“突发事件”,几年前中国政府就提出“新常态”,转变增长战略。

  “中国放缓危及安倍经济学”,英国《金融时报》称,放在10年前,中国经济放缓几乎不会在日本激起波澜,但如今时代不同了。高盛首席日本经济学家马场直彦表示:“对于日本经济而言,中国最终需求的重要性正在提升。在2011年上次数据出炉时,中国需求的重要性几乎与美国持平。到2014年,中国或许已赶上美国。”文章说,由于日本经济已经风雨飘摇(按年率计算,今年第二季度日本经济收缩1.6%),中国经济疲弱正成为破坏安倍经济学刺激计划的最新外部打击。而安倍把自己的领导权押在了该计划上。日文雅虎网站30日刊登大阪综合研究所负责人辛坊治郎的文章,呼吁日本政府做好从依赖中国经济中摆脱出来的准备和努力。

  【环球时报驻印度、韩国、日本、德国记者 周良臣 陈尚文 李珍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 甄翔 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