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基本达4万亿美元

13.06.2014  00:04

  新华网北京6月12日电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12日在在线访谈中表示,中国外汇储备基本已经达到4万亿美元。中国外汇储备收益率高于被投资国通胀率,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有效保持了保值增值的目标,不存在亏损问题。

  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外汇储备近年保持高速增长。2006年10月,中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万亿美元。不到3年一举突破2万亿美元。2011年3月,外汇储备突破3万亿美元。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中国外汇储备达3.95万亿美元。虽然上半年数据尚未发布,但外汇储备基本达到4万亿美元已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背后是否有热钱推手?在中国政府网举办的在线访谈中,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表示,从2001年到2013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加上直接投资项下的净流入共3.8万亿美元,同期交易形成的外汇储备资产增加3.7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长基本可用贸易和投资活动解释。

  他指出,国际热钱是“金融大鳄”炒作资产和货币,中国所谓的“热钱”主要是企业和百姓根据利差摆布的套利活动,主要基于实际经营,比较稳定。目前中国内地对资本项目实行管制。

  外汇局总经济师黄国波说,保持比较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对一个国家意义非常重大。过去10多年来,大规模的外汇储备防止了人民币汇率过快升值,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有效支持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以及就业、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增长。但外汇储备过快增长也带来一系列挑战:加大中国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形成国内通货膨胀潜在压力,制约货币政策;增加央行资产负债风险,带来较大汇率风险和成本对冲压力;加大外汇储备经营挑战;加剧资源环境压力。

  “中国外汇储备继续增长的深层次问题是国际收支持续不平衡。过快增长继续严重透支国内资源,并带来严重环境污染。这么大代价创造的外汇不能被实体经济吸纳,主要以金融资产的方式持有,回流到海外,直接收益和国家间接收益显然都已不足以抵消产生的问题和代价。”黄国波说。

  中国早已明确不追求外汇储备越多越好。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最高时的10.1%降到2%左右,远低于国际认可的合理标准。

  “随着国际收支基本趋于平衡,预计外汇储备积累势头会逐渐趋缓。”管涛判断。

  他分析说,由于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常项目收支会趋向更加平衡;中国鼓励企业走出去,对外资本输出增加,直接投资项下的流动也会从过去的净流入逐渐走向平衡;市场认为人民币汇率基本进入均衡合理水平,汇率双向波动趋势增强,将抑制无风险套利活动;国际上有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使跨境资金双向波动成为新常态。

  “解决外汇储备过多的问题,既要解决好流量,又要盘活存量。”管涛指出。

  黄国波指出,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和保值增值。将防范风险、保障安全始终放在首位,然后进行审慎、规范、积极的投资运作。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经营面临着低收益、高风险的环境。外汇储备经营部门大力推进多元化资产配置,有效发挥不同货币、不同市场、不同金融资产间此消彼长的对冲效应,总体实现了良好收益。

  藏汇于民有利于缓解外汇集中于国家的压力。黄国波说,中国推动“藏汇于民”还有很大空间。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双向波动预期形成,企业和居民持汇意愿上升,“藏汇于民”将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