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管重罚能否终结海口交通乱象?

12.01.2016  09:37

  有报道说,一直以来,私家车非法营运、异地出租车非法载客等违法违规问题影响着海口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于是,海口市交通港航综合执法支队严管重罚,试图遏制海口交通乱象。

  严管重罚,成绩斐然:仅仅是今年的1月1日至8日,海口市交通港航综合执法就出动执法人员1600人次,查处违法案件227宗,其中查处非法营运客车(黑车)28宗,电动自行车非法载客109宗。巡查的依然是车站码头和机场等重点区域,打击的依然是车站周围的非法黑车,查处的依然是电动车载客。还是以前的方子,还是熟悉的味道。

  盘点过去,即是如此:还是这个支队,2015年共查处各类交通运输违规案件7012宗,其中“黑车”394辆,违规拉客电动自行车4293辆,异地出租车402辆,其它1923件。刚刚过去的一年,平均每天查处20宗违法案件,查处黑车1辆,查扣电动车载客12宗。被查处的数据和2016年开局差不多。时过境迁,可还是以前的乱象,还是从前的法子。

  再早一些,涛声依旧:比如2014年6月,由海口交通执法等多部门,深入海口汽车西站、秀英港、汽车南站等地,对车站广场及周边非法载客经营行为展开联合执法。连续10天来,联合执法组共查处违法违规案件296宗,其中私家车非法载客25辆。平均下来,被查处的数据也是相差无几,连地点都没变换,人员的还是那些人员,不同的只是时间。

  更早一些,触目惊心:2013年仅头5个月,海口市交通港航综合执法支队就有30多名执法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比较典型案例有3起。可以证明,海口整治交通乱象的力度一直很大,执法人员也特别努力,可为什么这些乱象长期以来就一直像按在水底的葫芦,稍一松懈,就会冒头?除了严管重罚,我们就不能寻找别的法子,从源头上治理吗?

  仔细琢磨,无论是黑车还是异地营运的出租车,无论是摩的还是电的,都是因为被海口的公共交通短板给诱发的。试想,如果本地出租车充足,谁愿意去坐那些来历不明的黑车?如果公交车方便直达,人们大概连出租车都不用坐,直接上车走了,何必冒很大的风险去坐摩的电的?如果我们不在严管重罚的同时,也用市场行为将这些交通乱象从源头上挤走,仅靠这样的运动式执法,老方子怎么能治得好顽疾?

  去年年底的12月8日上午,在从新港开往金盘的14路公交车上,一名孕妇刚上车不到5分钟,突然羊水破裂剧痛难忍,司机开启应急灯,一路加速将孕妇送往海南省中医院,孕妇顺利产下一女,母女平安。人们在给公交车司机点赞的时候,似乎忽略了孕妇的解释:“我当天上班时感到肚子痛,就请假去医院。因为长时间打不到出租车,才决定坐14路公交车去医院。”公交车和出租车都是交通局管的,如此反差,我们该给交通局怎么打分啊?(仗剑天涯)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