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特别期待中国经济能走得更“稳”
中新网1月27日电 美国《侨报》近日发表社论称,全球化时代,拥有庞大人口、庞大市场和庞大经济总量的中国之一举一动,当然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人们的担忧从另一侧面也表明,世界特别期待中国经济能走得更“稳”。
文章摘编如下:
连日来,中国总理李克强在瑞士小镇达沃斯发出的中国经济发展“强音”受到舆论热议。
在那个全球政商精英云集的小镇上,中国总理用事实和数据努力打消世界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他告诉人们,中国经济在本质上仍是健康的,中国将转向更加充满活力和稳定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不再单纯依赖出口和大量消耗资源。
外界之所以对中国经济存虑,主要缘于各类对中国2014年经济运行状况和2015年发展趋势不太乐观的预测和解读,换言之,是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一种悲观看法。
就在李克强在达沃斯发表演讲的前一天,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4年各项经济数据,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7.4%,比年初预期下降0.1个百分点;劳动力资源连续三年“缩水”,2014年末中国16岁至6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1%。而在此前一周,中国公布的对外贸易数据也显示,其增长速度已连续三年未达预期。这也成为一些机构和专家“下调”对中国预期的重要依据。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界对上述数据的敏感是自然而然的。全球化时代,拥有庞大人口、庞大市场和庞大经济总量的中国之一举一动,当然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人们的担忧从另一侧面也表明,世界特别期待中国经济能走得更“稳”。
只有全面、辩证解读了中国经济数据,外界才会明白李克强的信心和底气从何而来。
首先,中国经济增速是放缓了,但结构和质量有很大的改善。继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后,2014年服务业在中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提高到了48.2%,占比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增速也快于第二、第一产业。以移动互联网为业态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9.7%,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增长(比传统工业快4个百分点),用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的话说,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势头明显。
其次,2014年,一些传统行业、重化工业、大宗原材料行业出现了普遍不景气状况,但是,生产效率提高了,能耗下降了。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全年的劳动生产率为72313元人民币/每人,比上年提高7%;单位GDP的能耗下降4.8%。这表明经济“质量”在提高。
再次,2014年GDP增速创了24年来的新低,但2014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9%,全国出现一波新的创业热潮。这是中国面对巨大的就业人口压力(尤其是数百万高校毕业生)而出现的良好局面。2013年、2014年中国连续两年新增就业人口突破1300万、而失业率却保持在4.1%左右的较低水平上,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经济转型的效果正在显现。而创业热潮的涌现,就是人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的直接肯定。
可以说,第三产业的发展,开启了中国国内对医疗、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巨大市场,加之与互联网新业态的结合,构成了中国经济下一轮发展的新引擎。毋庸讳言,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当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增长的下行压力依然非常大,增速有变数,但国家发展的方向和方式是明确的、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决心是肯定的,外界担心的那些不确定因素正在减少或被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