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 同话乡音同唱乡曲

26.10.2015  10:48

  回首往事,带有个人色彩的记忆总不尽相同。但只要一聊起各自参加过的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人们依然会为当下的浓浓乡情所感动,为海南人在世界各地日渐增长的影响力而自豪。

  “我们要感谢新加坡海南会馆筹备了第一届乡团联谊大会,给了长期以来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海南乡亲一个‘同说一种乡音、同唱一首歌曲’的机会。”省政协原副主席、省侨联首届主席周松感怀至深。已至耄耋之年的周老,一如当年那样关心着侨联工作,情牵海外华侨,心系乡团联谊大会动态。

  不少参与过乡团联谊大会的人都说,这一形式之所以能维系至今,无数海南人心中那难下心头的乡情便是最真挚的联结。

  这正是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所要传达的,370多万旅居海外的琼籍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在59个国家和地区都能借此共叙乡情、共话发展,集中海南乡团与乡亲的力量,促进各国人民的友谊与往来,促进各国民间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发展。

  情牵故土 团结海南乡亲

  如果说第一届在新加坡召开的乡团联谊大会让人心生感恩,那么在海南召开的第三届便让人热泪盈眶。

  “来自亚洲、欧洲、美洲、澳洲等1766名情牵故土的海外乡亲第一次回到海南,回到家乡。”说起1993年11月28日至30日召开的第三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年迈的周松虽记不清很多细节,但乡亲们从始至终热情高昂的态度却让周老记忆犹新,他们积极发言、主动歌唱的情景仿佛就在昨日。

  乡团联谊大会开幕那天,周松和诸位领导早早等候在海南大学校门口,迎接从海外归乡的亲人。“每个人都喜出望外,大家相互之间虽不熟识,却又像家人般互相问好。”那是一种让周松用言语都无法描绘的激动场面,也是一个让海南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海南的绝佳时机。

  “之所以选在海南大学,是秉承‘教育至上’的理念,为了让海外乡亲领略海南高校的风采。”周松告诉记者,1993年,刚建省不久的海南经济虽然落后,在举办如此大型的招待会上有难处,但为了让从海外归来的儿女感受到家的诚意,海南省政府与社会上各界爱心人士筹集了5000万元,并建了海大体育馆当作活动会场,“大会结束后,学校师生仍然可以使用,一举两得。

  争取乡团联谊大会创办初期便在发展仍然落后的海南召开,海南方面确实下了一番功夫。周松回忆,新加坡首届乡团联谊大会之后,反响热烈,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海南会馆争相邀请在当地举办,但海南却坚持要回琼举办:“海南是家,是‘母港’,海南期盼儿女归乡。

  “子不嫌家贫,那次大会圆满极了!”20多年过去了,周松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在他眼中,那次在海南举办乡团联谊大会展现了一个全新的海南,引得不少海外乡亲纷纷为家乡捐助,在家乡投资。

  “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是全世界海南人的一件大事,让先前人与人、乡团与乡团之间少有的往来多了平台与依靠。”周松的话掷地有声,在海外开创了骄人业绩、为居住国作了贡献的海外华人始终思乡爱家,他们一直都需要一个充满乡音的有力的组织来释放这浓浓的乡情。

  宾至如归 感受浓郁乡情

  “在新加坡,徜徉在停满高级小轿车的海南街上,铺面两旁而立,骑楼的建筑风格,白色的雕花具足南洋风情和欧陆风格,看起来跟海口、老嘉积的街面差不多。”海南日报记者蔡葩于2009年参加第十一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时百感交集,在那里,冷不防碰面的,也许就是当年的南洋客,在那里,有满满的“归乡感”。

  2011年,在香港参加第十二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第三届世界海南青年大会,南海网记者李晓梅便被满满的乡情包裹着。“大家始终用海南话交流,备受感动。”她说,她从未想到会在异乡看到如此多的在海外创业的海南乡亲相聚一堂,她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了这种跨越国界的浓浓乡情。

  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秘书处秘书长许连英参加过多次乡团大会,在香港举行的这届,她同样印象深刻。“来自全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名琼属华侨华人出席,十分隆重。”许连英认为,这么多人再聚首实属不易,而这份不容易的背后正是海外华人对家乡的浓烈的热爱与深深眷恋。

  而对于海南师范大学教授、海南华侨史专家唐若玲来说,参加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既是一次乡情的洗涤,也是一次历史的找寻。2013年10月27日,第十三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会在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棉兰市举行。“来参加大会更多的是已至花甲之年的海南籍乡亲。”唐若玲记忆犹新。

  唐若玲说,由于国籍的变化,对海南乡亲的称呼已由特定的历史名称“琼侨”演变为了琼属华侨华人,他们在海外艰苦奋斗,拓基创业,促进了所在国的开发建设,自己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逐渐成为一个经济上有实力、政治上有地位、科技上有成绩、学术上有建树的令人瞩目的群体。

  “他们虽然成功,却依然保持极大的热情来参加乡团联谊大会。”同样身为侨眷的唐若玲从他们依然地道的乡音、依然多情的双眼中读到了他们对家乡海南难舍的情谊。

  与时俱进 贴近时代脉搏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的会议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加强世界海南同乡之间的团结、完善世界海南网络中心、加强培植乡根情怀、今日海南经济发展论坛、海南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等都是大会讨论议题。

  “我们要看到,乡团联谊大会的规模能从数百人到5000人,会议召开能从亚洲到美洲乃至大洋洲,不仅提高了世界海南人的知名度,也扩大了乡团联谊大会的影响力。”参加过近10次乡团联谊大会的许连英深有体会,与会代表互相交流、磋商,不仅加深了彼此的感情,也使乡情乡谊更加浓厚,无论是规模还是会议议题,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一直在前行。

  在看到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取得的成绩之外,不少侨领和侨务工作者也纷纷表示,随着时间推移,老华侨越来越少,新一代海外华人越来越多,他们受客观环境和个别因素影响,乡根情怀日渐淡薄。

  “一些海外新生代不太会讲海南话,他们在国外出生成长,更多是用英语交流。”李晓梅在采访中发现,从海南走出去的老一辈华人华侨情系故土,感情深厚,但很多年轻一代是在国外长大生活,对海南家乡的印象并不是很深刻。

  唐若玲也在担忧,如若不加紧这些青年与家乡父老的血肉联系,将给我省开展海外侨务工作、海外联谊带来困难,乡团活动受众面也将越来越窄,想要长久维系这种浓厚的乡情,还是要吸引更多的新华人华侨和华裔新生代加入乡团中来。

  如今,海南侨务工作者也在顺应社会发展变化,他们积极在海南新生代群体中举办世界海南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开展海南话培训班、青年论坛、演唱会等文体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青年接班人,加强他们对祖乡的认识,培植乡根情怀,为乡团补充新鲜血液。(文/记者 王玉洁 张谯星)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