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海南旅游特区建设:以产品创新机制保障为重点

31.03.2015  11:35

      专家建言旅游特区建设要以产品创新、机制保障为重点——

      特区要干点特殊的事情

      “旅游特区是海南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行动,而旅游特区的建设要以产品创新、机制保障为重点。”国内知名旅游专家魏小安在今天的“建设中国旅游特区座谈会”上表示,在国家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要积极做好基层创新,才能扎扎实实地推进旅游特区的建设,实施海南旅游的新跨越。

      座谈会上,围绕着旅游特区的建设,国内一流旅游专家献言献策,分别从具体行动、产品创新、目标地体系打造等为海南献言。

      未来的竞争是文明竞争

      “在未来的竞争中,尤其在21世纪全球一体化的竞争之中,如果达不到相应的文明高度和文明层次,是没有根本竞争力的。”魏小安说,这个文明就是十八大提出来的经济文明、政治文明,再到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要结结实实地落到海南这块土地上,而且要通过具体项目体现出来,这既是继承传统文明,又是弘扬未来文明。

      国内知名旅游专家、北京交大教授王衍用认为,作为体现地方文明的重要载体,要把乡村旅游用心做好,用乡村旅游来重塑国际旅游岛形象。“我在三亚评审过一个规划,规划都是按照观光规划的思路来做,没有对当前的环境评价进行综合考虑。”王衍用问:游客为什么要到三亚来度假?最吸引游客的是当地的文化,如黎苗文化、天涯文化。“这是用工业化思维来搞旅游,而旅游是后工业化的产物,一个没有根的城市怎么能有吸引力?”王衍用说。

      “特区要干点特殊的事情!”王衍用认为,海南未来的发展路径是下海上山进乡,即发展海洋旅游、森林旅游和乡村旅游,而且完全能够领跑中国旅游业、领跑生态文明建设、领跑社会经济发展。

      青岛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博导马波教授也持同样观点。马波认为,只有海南的内陆地区旅游得到发展,海南旅游才能走向成熟。“海滨的开发相对较简单,我们现在需要本岛实心化。”马波说,就像塞浦路斯这样的海滨城市,其乡村环境优美,海滨与乡村自由延伸协同发展。

      八个天堂形成顶端优势

      魏小安建议,要将“八大天堂”变成实实在在的项目,变成产业群。“这些天堂的建设应该是小而精,小而美,而非空泛的宣传。”魏小安说,

      “海南可以在多个细分领域形成顶端优势,八大天堂,其实就是在8个领域形成顶端优势。”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白长虹说,海南现在一直以巴厘岛、普吉岛这样的知名海岛旅游目的地作为自己的发展标杆,其实更应该将发达国家的旅游目的地作为发展标杆,比如法国的尼斯与三亚条件相像,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发展其他文创产业、会展产业,将旅游资源很好地汇聚转化成了其他资源。

      王衍用建议海南,在完成了从单纯观光向观光度假转型的基础上,应该着手推动旅游六要素的提升。“只有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都成为吸引物,才能构成度假产品,而单一要素的发展,都只能成为观光旅游产品。”王衍用说,度假旅游要从点线旅游到区块旅游,最后发展成为全域旅游,这其中需要旅游绿道、风景道等将其连接起来,再就是通过发展智慧旅游,把整个区域连接起来,作为一个海岛旅游目的地,海南完全可以成为中国全域旅游的领跑者。

      “我们要注意当地百姓的参与。”国内知名旅游专家、四川大学教授杨振之认为,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才是度假地生生不息的吸引力。

      形成完善的度假体系

      “作为国内发展度假旅游最为成熟的地区,海南还需要国家继续在主题公园、高尔夫球场、免税购物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国内知名旅游专家、北大教授吴必虎说,在凭借优势旅游资源发展起来后,海南需要更多吸引游客的项目,像佛罗里达,有上百个高尔夫球场,几十个主题公园和其他吸引物,让游客除了晒太阳,更有丰富多样的休闲度假活动可以参与。

      杨振之认为,法国的蓝色海岸和墨西哥的坎昆对海南建设旅游特区,都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如法国蓝色海岸由一系列具有不同文化特色和产业特色的城市组成,各个城市功能分工明确,如马赛是区域性后勤服务基地以及多元宗教文化融合体验地;同时坚持专注细分市场,对团队游客的开发非常慎重,没有大规模发展现代工农业生产。从戛纳到尼斯,形成若干个高端住宿餐饮设施和度假物业集聚片区。

      “海洋旅游应该成为旅游特区最主要的旅游产品。”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博导高峻建议,要批准建立专业性的邮轮公司,放宽国际邮轮公司的准入条件,给予优惠条件,推进多港挂靠停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