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研讨琼剧《红树林》成功“秘诀”

23.10.2018  11:11

  ■ 海南日报记者 卫小林

  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海口市琼剧演艺有限公司(原海口市琼剧团)创排的大型原创历史传奇琼剧《红树林》10月19日、20日两晚在省歌舞剧院首演,10月20日上午在海口举行了《红树林》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直抒胸臆,大家一致认为,《红树林》的成功得益于海南琼剧界近年来形成的开放格局。

  观众掌声才是好评标准

  研讨会上第一个发言的专家,是陕西省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编剧、有百年历史的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原社长冀福记。“戏曲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不是专家学者评论说它好就好,而是每一幕演出结束后观众的反应。”冀福记有些激动地说,“19日晚首演时我特别留意《红树林》观众的反应,每一幕演出一结束观众都掌声雷动,这就是对《红树林》最好的评价,最高的肯定。

  几乎所有专家学者都认为,《红树林》立意高远,人物形象刻画成功,在导演处理手法、演员表演、舞美创作、灯光运用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高度,如果假以时日不断打磨、精雕细琢,完全可以打造成一台精品琼剧。

  开放包容催生琼剧佳作

  自称琼剧“门外汉”的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红树林》黎族民俗顾问杨文平说:“我觉得海南琼剧界这些年来很讲究‘五湖四海’,就是说大家越来越开放和包容,正是这种格局催生了一批好戏,给琼剧创作带来了新气象。

  杨文平表示,《红树林》邀请了一批国内戏剧界大家和名人参与主创,也是海口市琼剧团在琼剧界开放格局中走出的一步好棋,并进一步推动了琼剧界开放的大格局。

  杨文平细数了近10年来琼剧开放的历程。他说从琼剧《下南洋》开始,他就参与推进琼剧界这一格局的形成。他从当初的海南省琼剧基金会理事向别人要赞助,到后来去市县工作时主动给钱支持琼剧基金会,且连续9年支持资金上千万元,助推了《下南洋》《海瑞》《王国兴》等一批琼剧佳作产生,使琼剧创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如果不是开放包容,琼剧将永远局限在海南岛上,难以赶上时代的潮流。”杨文平说,其实琼剧本身就是开放和包容的结果,它是海南人民在海南土戏、福建高甲戏、潮州正音戏等多种戏曲艺术基础上融合的结晶。现在这种开放格局一定要坚持推进,这对琼剧艺术发展将起到很大作用。《红树林》的成功再次证明,海南琼剧界以开放心态邀请陕西、上海等地名家合作,又推出了一部佳作。

  《红树林》整体感觉震撼

  国家艺术基金专家评委、中文核心期刊《戏剧文学》编审、国家一级编剧刘勤说:“没到剧场看琼剧之前,我一直以为海南的琼剧团很弱,但看了《红树林》后,整体感觉很震撼。

  刘勤表示,她对剧中演员们的表演也很震惊,原以为这些演员可能是“外借”的,最后向导演王群核实,方知剧中所有演员都是海口市琼剧团的,只有扮演倭寇的7个演员是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调剂的,“在我看过的全国众多地方戏院团中,海口市琼剧团的《红树林》已经走在了全国院团前列。”刘勤说。

  无独有偶,已经退休的海口市琼剧团原团长、著名琼剧表演艺术家、琼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育明也对《红树林》剧中演员的表演大加赞扬。“表演充满朝气,很令人激动。”陈育明说,他还对剧中舞美充分肯定,“夺人眼球是《红树林》舞美最成功的地方。

  (本报海口10月22日讯)

编辑: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