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不是美国冷战思维试验田——九论南海仲裁案及南海问题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南海不是美国冷战思维试验田——九论南海仲裁案及南海问题
新华社记者张伟
南海仲裁案由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单方面提起,但绝非其自导自演的一出“独角戏”。舞台幕后,美国为其出谋划策、指点支招已是不争的事实。美国不仅拿菲律宾当枪使,更在逐步介入南海的过程中掺入冷战思维,借南海局势拉帮派、组集团、搞对立。
作为域外国家和非南海问题当事国,美国这种冷战思维不光体现在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上,更表现在近年来在南海的一系列外交和军事动作上,乃至更为招摇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上。深入剖析,美国冷战思维早已超越口头或观念层面,正在试图将南海成为一块新的试验田。
表现之一:竖立标靶,根据自身战略和安全需要,捏造或渲染威胁。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不断把中国在南海主权范围内的正当行动说成是对地区局势乃至国际社会的威胁,无中生有地炮制和渲染所谓的“航行自由”。美国选择插手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一大目的,也是想借机施压和抹黑中国。
表现之二:强权政治,选择性地强加所谓的“原则”。美国国防部长卡特今年5月在演讲中批评中国在南海挑战美国“基本原则”,声称中国正在南海构筑“自我孤立的长城”。然而,对比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实际做法,卡特口中的“原则”不由得让人怀疑。美国在要求中国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时,自己却拒不加入《公约》;美国在指责中国在南海吹填造地时,但经常“自动无视”其他南海权益声索方的类似行动。
表现之三:挑起争端,从中渔利,借以推行本国战略。南非政治评论员香农·易卜拉欣注意到,2009年之前,南海局势一直可控,中国寻求与相关国家对话,并倡导共同开发,然而美国政府2009年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旋即紧张态势升级,“毫无疑问,美国一直是导致紧张加剧的幕后黑手”。更进一步看,深度介入南海局势,本身已构成美国“亚太再平衡”的重要组成。
表现之四:耀武扬威,挑战他国的领土和海洋权益。近一段时期,美国军方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在南海区域动作频频。去年10月,美方派“拉森”号军舰进入我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同年12月,两架美国B-52战略轰炸机擅自进入我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空域;今年1月,美国军舰又抵近我西沙群岛最南端的中建岛附近海域。与军事动作相呼应,防长卡特、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哈里斯等美国军政高官不断发表有关南海问题的强硬讲话,炫耀武力优势,进而为政治和外交行动开辟通道和提供后盾。
放眼全球,不仅是南海和亚太地区,在世界其他地区也不难发现美国冷战思维的影子。虽然冷战结束已经20多年,但美国决策层似乎依然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框框内,沾沾自喜而不能自拔。
比如在欧洲大陆,美国主导的军事组织北约自冷战结束后不断东扩,蚕食和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极大改变了地缘政治格局,打破战略稳定,最终引发了乌克兰危机。美国在欧洲部署岸基“宙斯盾”反导系统的同时,加大研发“全球即时打击系统”等远程精确打击武器,背后无非是追求所谓绝对安全的冷战思维。
从根本上说,美国推行冷战思维,是为了维持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继续推行霸权主义。也因此,美国往往为了一己之私,无视各国安全不受减损的安全基本原则,甚至企图以牺牲他国安全换取自身安全。
事实证明,南海问题也好,其他地区安全问题也好,美国式冷战思维不仅无助问题解决,反而成为局势不断恶化和加剧的元凶。对抗和遏制只会加剧大国之间的博弈和对抗,只会破坏各个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全球化时代,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或集团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新形势下,国际社会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共同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抱残守缺的冷战思维,究竟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美国该好好反思了。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