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遇下雨天海口就堵 既因天灾也因人祸

23.09.2015  17:39

  9月21日,一场暴雨突袭海口,导致海口市区多个路段积水,多条路段车辆无法通行,南大桥、世纪大桥、滨海大道等甚至出现变成“停车场”的壮观场面;

  9月14至17日,受台风“环高”影响,海口城区连降大雨,城区多条道路同样多次出现拥堵……

  为何每每遇到大雨天,海口城区就容易出现大堵车?尽管“逢雨就堵”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建设进程中共同面临的顽疾,那对于海口而言,这当中症结到底在哪里?记者为此采访了交警、排水等部门以及交通专家,希望能梳理出一些共性的原因,为寻求对策找到方向。

  积水

  暴雨积水导致通行受阻

  首先,暴雨过后,路面积水点增多,车辆通行缓慢,甚至无法通行。

  据了解,强降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大。其中9月14~17日“环高”台风期间,海口市区累计降雨量达334mm,平均降雨量达到暴雨等级(24小时内降雨量50~99.9mm),21日下午4:00~6:00期间2个小时降雨量为:市区46.9mm,琼山区96.1mm,均超过大暴雨等级,超出海口市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一年一遇(即35.5毫米/小时)的排水标准,所以造成海口多条路段出现积水。

  据海口公安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初步介绍,21日海口城区突降暴雨后,该支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支队领导及路面大队全部上岗执勤,但因暴雨过后引发积水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是造成道路拥堵的重要原因。

  21日大暴雨后,根据交警部门不完全统计,主城区道路上有16段道路属于深水点,最深的达到了1.1米,车辆无法通行;其余积水点,车辆需要缓慢通行,引发车流不畅。一些路段因为有积水,很多车不敢往前走,但其实上还是可以通行,比如21日当晚龙昆北路,为了疏导交通,交警部门不得不驾车在前面开路。

  海水倒灌积水致通行受阻

  还有一个比较关注的问题,海口是一个滨海城市,海拔又低,每当雨天遇上天文潮,像海甸岛、龙昆北路等路段,不仅路面的积水排不出去,海水还会倒灌到城市中来,造成路面积水更加严重。那有没有办法破解这个难题呢?

  “解决海水倒灌问题比较有效的措施就是建设排涝泵站。”海口市排水管道养护所有关负责人称,排涝泵站的原理是,在潮位高时,将海水拦在外面,再用泵机将城区的积水抽排出去。可目前海口的现实是,除了滨江路已经建成一些排涝泵站,还有海甸五西路正在建一个排涝泵站之外,市区目前没有一个排涝泵站。在龙昆沟等海口主要排洪沟有的只是闸口,如果遇到天文潮,把闸口一下,海水是进不来了,但城区里面的积水也同样排不出去,最后只能等到潮位退了之后,才能进行排水。据他了解,海口有规划要建设大约20余个排涝泵站,但可能由于建设成本等问题,目前都还没有开始建设。“如果以后这些排涝泵站真的建起来了,那海水倒灌的问题应该能得到解决。”该负责人表示。

  施工

  快速路施工引发连锁反应

  就21日暴雨引发交通拥堵的问题,海口交通专家、海南华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栗生分析认为,按照交通出行规律,每逢下雨,市民选用汽车需求增加,高峰时段车流量较往常会有所增加。9月21日,海口的交通遇到了这种情况,同时,道路因积水而通行能力下降,形成了基本矛盾,再加之海秀快速路施工的这个主要原因,从而导致海口近期出现下雨容易堵车的问题。

  栗生分析介绍,海口海秀快速路施工进入二期,目前海秀路施工路段仅靠通行能力有限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通行,因为这些道路设计标准无法承担机动车出行的负荷,导致海秀路无法及时疏导周边正常道路涌来的车流,首先引发了交通中枢南大桥的瘫痪,进而连锁反应影响到南北主干道龙昆路,东西主干道海秀东路、国兴大道等,此时道路上的车辆会采取绕行平行道路和支路的方式,又加大了这些道路的交通压力,导致海口一度整体交通不畅,甚至拥堵。

  海口交警部门也同意这一观点,据海口交警有关负责人表示,正在修建的海秀快速路部分路段一个方向只有一个车道,且因使用道路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路面坑洼,通行能力差,因雨天路况更差,严重影响车辆通行,导致东西走向车辆必然“涌向”滨海大道、南海大道、椰海大道等东西走向主干道,加重这些道路的“压力”引发拥堵。

  事故 

  雨天交通事故频发影响通行

  “雨天交通事故多,这种天气处理起来很麻烦。”据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下雨天容易发生的交通事故,虽然不严重,但车主都会把车停下找保险公司,雨天交警到场处理起来也慢,这又加重堵车。比如9月21日当天从17点到20点3个小时时间内,海口城区一共发生了88起交通事故。由于,这在一定原因上也对道路通行造成了一定影响。

  此外,9月份的交通还因为新生上学第一个月,道路交通流有所变化,加上中秋临近,外出聚会应酬等因素导致交通车流变动。

  管理

  道路规划交通设施有待完善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交通管理专业副教授许春善认为,近期海口逢雨积水堵车,表面现象是下雨造成积水,好多路段交通被阻断,加之道路施工等其他因素,这反映出海口的城市管理存在问题,而不能一味推给“交通不合理”。他觉得,海口的潮汐车流比较严重,是容易引发拥堵的最根本原因,海口可以借着这次事件总结和分析目前交通管理尚不完善的地方。

  许春善从交通秩序、交通设施、交通组织及交通规划等多方面总结分析了此次拥堵。首先,海口的电动车、非机动车道和行人,三者的关系协调的不够契合,非机动车与行人成为矛盾体,比如横穿马路,干扰机动车通行,容易造成事故,引发拥堵,以及损失交通时间。“如果能够再次优化三者关系,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不可小觑。”许春善认为。

  另外,海口的交通设施运行效率还可再提高,比如交通高峰时段的红绿灯周期配时和相位还有优化空间,交通流与红绿灯放行周期应成正比。他以椰海大道与丘海大道的交叉口为举例说明,高峰时段红绿灯配时绿灯时间有损失,相位设置不够合理,目前采取双直双左的放行方式,他认为这种放行方式,在该路口平峰时段使用可以,但高峰时段应采取具体措施,建议直左放行,可加快消化积压车流,排除直行和左转互相干扰的问题。

  此外,海口的支路少,道路微循环不健全,不能很快疏导主干道交通流,但海口目前不少支路采取了安装道路护栏的做法,他认为从交通安全角度出发可行,但从交通畅通角度出发,许春善认为“结合海口道路及交通具体情况,这种做法有待商榷”。他分析道,海口的支路多集中在生活区,有疏散交通和停车的作用,一般海口支路为双向四车道,加装护栏后,一侧车道被公交车停车占用后剩一个车道,且掉头地方集中起来,增加路段上的某各地方交通拥堵,道路通行能力被削弱。

  许春善还谈到,在交通组织方面,海口的交通渠化还可以进一步合理化。比如滨海大道是一条重交通流道路,但禁左后,加大了有左转路口的压力,容易形成很长排队,通行效率下降。许春善认为,滨海大道的交通组织还应以分流形式为主,可提高道路运行效率,出入道路自由,可以容纳更多车流,“否则容易出现车辆出不去而硬着头皮长时间占用道路资源,从而形成‘出不去,进不来’的问题。”许春善说。

  但有些交通问题,并非交通组织改善能做到的,比如滨海立交东西方向车道,如西边设置有支路(具体指明珠路、玉沙路),可以提前疏散交通流,分流前往龙昆南方向的车流,“但这个是交通规划的路网建设上就已存在问题,导致支路无法吸引这些车辆前往”。

  在交通规划方面,许春善认为,海口缺失通行能力很强的南北横干道。“海口东西长南北窄,横干道的需求更多,疏散交通能力上横干道建设不足。”许春善认为,海甸岛的田字型路网比较利于交通流疏散。

  “节假日的商场促销也是引起日常拥堵的原因,比如友谊商场,去年交通连续堵了几天,重交流需求的单位,搞促销的日期也应该向报备交警。”许春善建议说。  (记者胡诚勇   纪燕玲   田春宇)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