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之不易的“梦想之舟” “三沙1号”补给船建造纪实

05.01.2015  11:29

      原标题:来之不易的“梦想之舟”

      ——“三沙1号”交通补给船建造纪实

      “三沙1号”轮。通讯员李雪冬摄

      题记:如果说“琼沙3号”补给船是三沙的“生命之舟”,那么,“三沙1号”就是三沙的“梦想之舟”。

      1662海里,5天5晚的航程,“三沙1号”交通补给船从零下10度的渤海湾出发,途经黄海、东海、南海,穿越台湾海峡、琼州海峡,于去年12月11日,回到了海南三沙——它温暖的家。

      承载着建设“主权三沙、美丽三沙、幸福三沙”的梦想,“三沙1号”的“回家”之路远不止这1662海里。从立项到开航,800多天的日夜兼程,“梦想之舟”一路驶来,凝聚着三沙品格、三沙速度和三沙精神。

      担当见品格特事特办实现“硬指标”

      2012年7月21日——地级三沙市设立前3天,一股热带低气压逐渐加强为热带风暴。当天,200多名前往永兴岛参加设市活动的代表,乘坐租来的“椰香公主号”邮轮,顶着巨浪开始了20个小时的航程。三沙市唯一的交通船“琼沙3号”,没能承担这一历史性的出航任务。排水量仅2900吨的“琼沙3号”,抗风浪能力低,一遇冷空气或台风就要停航,曾经有过3个月都无法出海的纪录。

      “我们要把解决三沙的交通瓶颈作为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要事来抓。”三沙市委书记、市长肖杰提出,三沙一定要造具备较强抗风能力和充足运载能力的大船。

      2012年9月26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沙项目考察团在从永兴岛返回文昌清澜港的航程中,遇上3米多的大浪,剧烈的颠簸使得考察团代表们呕吐不止,他们深切感受到三沙工作的艰辛和交通条件的恶劣。

      “一定要支持三沙造船!”一下船,考察团代表们立即表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从当年结余财政资金中第一个下达了“三沙1号”交通补给船项目的前期资金1亿元,并要求年底前完成招投标工作。

      如何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上亿元工程的招投标工作?

      “这是考验我们领导干部政治担当的时候了。”肖杰要求:“‘三沙1号’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一天也不能耽误。”

      至少需要8个月才能走完的各种程序,在三沙市委、市政府的高度政治担当下,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得以完成——2012年12月13日,项目招标工作完成;5天后,三沙市与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三沙1号”交通补给船设计及建造合同》。

      在多次讨论研究之后,三沙市委、市政府对“三沙1号”定下了几个硬指标。然而,合同中“三沙1号”的设计方案,排水量为5000吨,无法续航南沙,无法满足补给运输需求。始终把维护国家主权作为第一要务的三沙市,坚持硬指标要求,这意味着不仅要推翻原有的设计、重新做资金概算、重新签订造船合同,还要获得国家相关部委的认同和支持。

      中央各部委、省委省政府等均对三沙市给予大力支持,特事特办。渤船重工以大局为重,把“三沙1号”的建造工作当成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承接下来,体现了大型国有企业的政治担当。三沙市与渤船重工最终达成共识:按照三沙市提出的硬指标要求,建造一艘排水量7800吨的客滚船,造价不超过3亿元,船只功能不减,交付工期不变,质量要上乘。

上一页 | 1 2 | 下一页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