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强富美 绘就新蓝图
“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海南农业农村工作怎么干——
“三农”强富美 绘就新蓝图
■ 本报记者 杨勇 彭青林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省“三农”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使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传来喜讯,今年我省将围绕6个方面工作目标,以抓典型的方式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农”重大决策,奋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为海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提供强力支撑。
今年重点工作部署是千方百计引导种养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科技聚焦良种良苗,扛起南繁育种、天然橡胶、冬季瓜菜等国家战略担当,解决好岛内“菜篮子”问题,加大财政资金惠农,创新金融产品支农服务,继续推进农垦改革等。
“五基地一区”建设仍是重点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依旧成为统领海南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今年,我省将抓好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发展,调整粗放低效农产品结构。
继续落实市县长“菜篮子”负责制,抓好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建设,保障国家“菜篮子”安全,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让海南百姓吃上“放心菜”、“便宜菜”;抓好天然橡胶基地建设,集约化发展橡胶、槟榔、咖啡等热作产业;抓好南繁育制种基地建设,发展种子产业;抓好热带花卉和水果基地建设,发展热带水果和花卉产业;抓好水产养殖和海洋捕捞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抓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强化海南区域公共品牌
“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对农业发展新常态的积极应对。
科技聚焦良种良苗。引导农民向市场紧缺的产品调,向比较效益高的产品调,向合理布局、错位发展调,改善当前我省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农产品结构。
加大农业品牌整合力度,培育壮大品牌农业主体,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海南区域公共品牌。积极推进岛内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
引导农民紧跟市场,完善农产品产地市场信息服务功能,加快构建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强化农产品市场调控。
加大惠农促增收
“加大惠农政策支持力度,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彰显海南建设小康社会尤为关注农民利益。
今年,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有效整合各类涉农财政支农投入,落实农业投入、补贴、补偿政策,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
同时,创新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支持为农户提供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服务,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企业开展病虫害防治,完善气象为农服务机制,引导村邮站代理快递业务和金融服务,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
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在贫困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扶贫试点,实施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实施精准扶贫。
新农村建设更进一步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环境改善继续得到重视。
今年将推广改造环境就地城镇化,以人为本在兴业就业上下功夫,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广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模式,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和改厕力度,统筹规划一批高品质多业态的特色风情小城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在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的同时,继续推动交通、水、电、气和信息五大网络基础设施向乡镇延伸,继续推动农村道路、饮水安全、沼气工程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试点乡镇级医院住院“限费医疗”改革,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加强对天然林资源规划和保护,发展林苗、药材、林产品采集加工等林下经济,抓好松涛水库上游水源地、南渡江流域水源涵养地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继续推进“绿化宝岛”大行动。
农村发展向改革要活力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激发农村活力”囊括众多改革内容,是影响今后我省农村发展的关键。
今年,我省将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先决条件,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发展家庭农场,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加大对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农村资源抵质押融资,支持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引导民间资本设立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鼓励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向自然村延伸,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同时,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将其打造成为综合服务“三农”的骨干力量。推进农垦改革,使其成为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力量。
(本报海口2月14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