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西水中调工程一期项目现场建设火热

20.09.2019  09:40

  记者 孙慧 特约记者 邹小和

  一辆载满开采渣石的运渣车正从洞口缓缓驶出,洞口旁的除尘雾炮机连续不断地喷出水雾,为运渣车除尘降尘,减少污染。这是海南日报记者日前在位于三亚市荔枝岭大春山采石场附近的西水中调工程(一期)9号施工支洞现场看到的场景。

  一直以来,三亚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相对其他市县,三亚冬春干旱少雨,是一座相对缺水的城市。北高南低的天然地形地貌让三亚形成了东部以藤桥河为主、中部以三亚河为主、西部以宁远河为主的三个相对独立的水系。东部、西部水量充足,而中部只占全市10%的水资源量,却要承载中心城区占全市70%的用水量,地域性缺水问题较突出。

  2018年,三亚西水中调工程开工,该工程将大隆水库作为取水水源,将富余原水通过引水隧洞引向中部水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同时具备沿途农业灌溉、河道生态补水、水库补水等功能,可提高三亚的水资源配置能力。

  “9号支洞长度为362米,该支洞是作为主洞18号工作面和19号工作面的临时工作通道。”西水中调工程技术专家王平介绍,开采隧洞工程技术难度相对较高,而且对工程质量安全要求极为严格,西水中调工程一期项目在建设中积极应用新技术,对隧洞掌子面前方围岩可能发生的不良地质情况进行预测预报,根据不良地质种类调整开挖方式,防止事故发生。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今年中秋小长假期间,西水中调工程施工人员依旧奋战在一线,加班加点赶进度。记者在现场看到,西水中调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方不忘加强施工安全监管和质量安全保障。施工人员可通过VR模拟现场突发状况体验安全生产教育,通过扫描二维码学习了解施工环节的技术知识点。

  截至9月15日,西水中调工程一期项目17个项目工作面已开挖13个,支洞开挖累计进尺2012.3米,占所有支洞设计总长度的20.9%,项目累计完成建筑安装工程投资1.43亿元。(本报三亚9月19日电)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