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美丽乡村里的小康故事

19.05.2020  14:11

  报记者 李艳玫 梁君穷

  小康在哪里?在老百姓的日子里。初夏时节,大地生机勃发,鹿城游人渐多。三亚吉阳区博后民宿老板谭中仙连日来忙里忙外,既当服务员又当导游,望着路上多起来的游客,他感慨:“过去旅游和我们村民没太大关系,大伙只能去路边卖个椰子,现在又是开民宿,又是卖文创产品,都不愿离开家了。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位于博后村的玫瑰谷景区考察时留下这句暖心的嘱托,被博后村镌刻在村门口的石头雕塑上,一直鼓舞和激励着当地干部群众。

  7年多来,博后村干部群众齐心奋斗,不仅村子越来越美,还大力促进农旅融合,村民、企业开起了民宿、超市和农家乐,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000多元增加到2.45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不止博后村,还有中廖村、西岛渔村等一大批美丽乡村成为网红村庄。近年来三亚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个个深藏在绿水青山间的落后村庄实现了美丽蜕变。

5月18日,游客步入三亚博后村一家民宿。众多特色精品民宿使博后村成为游客打卡地。 本报记者 武威 摄

  小村庄 大景区

  美丽乡村引客来

  走进青山绿水环绕的中廖村,入眼满目青翠,屋前有塘,塘前有花,远处是一脉一脉的青山。与不远处热闹的城市相比,此处仿佛是世外桃源。

  中廖村是村庄,也是景区。2015年10月起,中廖村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不贪大、不求洋”的原则,打造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明和谐新黎村。

  近5年的美丽乡村建设,让中廖村变了样,泥泞的乡村小路被宽阔的水泥路取代,破旧的民居摇身一变为特色民宿,农家乐、书屋、非遗学堂、旅游厕所等基础配套设施应有尽有……百年古村落焕发新颜。

  “自己在村里住了几十年,这几年的变化最大。”家乡的变化,中廖村村民黎亚霞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生活的地方变成了旅游景区,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不少在外的年轻人纷纷回到村里就业创业。

  苏英暖就是这样一位年轻人,看到家乡的蜕变,她选择回乡就业,成为了一名旅游讲解员。而苏深耀则不仅成为阿爸茶社的一名服务员,还自学绘画,将家乡的好山好水画在簸箕、树干等形成文创产品卖给游客……乡村旅游发展,让村容村貌大变样的同时,也让村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中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泽良说,中廖村除了依托环境吸引游客以外,还经常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旅游+扶贫”模式,让村民通过参与经营性活动等实现增收。

   小民宿 大产业

  农旅融合促生机

  5月的博后村阳光明媚,叶绿花红。沿着村道一路前行,网红ins风的“宿约107”、中式古典风的“朋泊乐”、现代简约风的“木禾忆舍”……一间又一间风格迥异的民宿让游人目不暇接,探访流连。

  在刚刚结束的“五一”小长假,博后村迎来了2020年乡村旅游的第一波小高潮:34家民宿1000多间客房,平均入住率达85.4%,其中“宿约107”“莫言莫语”“木禾忆舍”等精品民宿入住率达90%以上。在众多星级酒店聚集的亚龙湾湾区,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留宿博后村,在乡野间追寻诗与远方。

  从紧邻景区却无人问津的普通农村,到八方游客纷纷前来打卡的民宿网红村,近年来,博后村借助区位优势,将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特色品牌进行发展,逐渐形成规模效应。

  把时光轴拨回2017年,三亚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博后村就地改造为美丽乡村,不仅要美“面子”,还要强“里子”。“近年来民宿旅游正成为一种新型度假生活方式,我们身边有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玫瑰谷等景区,游客如织,所以我们将产业发展方向瞄准民宿行业。”博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说。

  “过去,村子靠近景区,村民却吃不上‘旅游饭’。”谭中仙说,2017年他在村里开办了“海纳捷”民宿,成为首批敢于“吃螃蟹”的人。经过3年的精心运营,谭中仙的民宿树起不错的口碑,也带来了十分可观的收入。

  活力充盈的博后村也吸引着外来创业者。2019年夏天,来自贵州的林立科来三亚游玩时入住博后村的一家民宿,这次民宿体验让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经过几个月的准备,今年1月,林立科创办的“木禾忆舍”民宿开门迎客。

   小变化 大民生

  干群齐力奔小康

  走在三亚的乡村,除了一览可见的路变宽了,房子变多了,还有许多细节之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也实实在在提升着村民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三亚崖州区北岭村,村民何兰轻轻拧开村里的自来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地一声冲了出来。4月25日,北岭村通了自来水,标志崖州区所有村庄都打通安全用水“最后一公里”。

  在海棠区湾坡村,许多村民回到了村里就业。“我们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基础,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重点,成立湾坡鸭农村专业合作社,建立家庭农场,把更多的农民家庭汇集到合作社。”湾坡村驻村第一书记卢杰介绍。

  通过对传统村庄升级改造,三亚诞生了一批“高颜值”村庄。天涯区西岛渔村利用传统渔村风貌发展旅游,举办的“创意进村”西岛系列作品展,成为三亚又一热门旅游打卡地。吉阳区罗蓬村500户农户建起环保型厕所,提升了人居环境,也为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海棠区北山村完成了美化、亮化、绿化、净化等工程,举办美丽乡村旅游文化节,推出了北山集市、北山欢歌等旅游品牌。

  不仅“颜值高”,三亚的村风民风也在变美。中廖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倡导婚丧嫁娶俭省办理,促进移风易俗,让村民腾出更多精力财力发展生产、增收致富。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三亚积极实施“一村一品”,将乡村治理与脱贫攻坚、“多规合一”改革等工作一起谋划、推进……一个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村庄不断涌现,一个个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小变化,汇聚成乡村振兴的大前景。

  (本报三亚5月18日电)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