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三亚玫瑰谷 老乡大步奔小康
人人能就业 户户有产业
三亚玫瑰谷 老乡大步奔小康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新理念带来新变化)
《 人民日报 》( 2016年05月23日 01 版)
开栏的话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今日起,本报开设“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新理念带来新变化”专栏,聚焦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各地区各部门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充分报道社会各界对“三新”的认识和体会,多视角、多层次、多侧面反映“三新”带来的变化和成果。
关键词:全面小康
“好大的雨,凉快多了。”在海南三亚亚龙湾玫瑰谷游客中心,记者遇见进屋躲雨的销售人员苏平兰。
亚龙湾玫瑰谷景区坐落在原本默默无闻的黎族村庄——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苏平兰就是博后村人,结婚后到广东雷州种水稻和甘蔗,“勉强够生活”,几年前一家四口搬回海南老家。
恰逢三亚兰德玫瑰谷发展有限公司筹建,想租下博后村的土地种植玫瑰,每亩年租金2500元。苏平兰想了想,比种田合适,就把自家的2亩地租给了公司,同丈夫一起踏踏实实在玫瑰谷务工。苏平兰从切花做起,现在转做销售,月工资很快翻了番,自家土地租金今年也达到每亩3300元,“老茅屋换成了新房,日子真是小康了。”
2013年4月9日,是博后村人记忆犹新的特殊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留下那句温暖亿万农民心窝的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玫瑰谷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苏文茂介绍,2013年下半年,玫瑰谷尝试产业转型,种植基地作为景区试运营,近3年来,传统原料花种植收入每年增长15%,景区参观人数年均增加近25%,去年接待游客118万人。
与此同时,玫瑰谷原料花的种植和生产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鲜切花生产已经拓展到食用花卉领域,形成玫瑰饼、玫瑰酱、玫瑰面膜等150多个品种的衍生产品系列。
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推行“五统一分”(即统一规划、统一机耕、统一技术、统一种苗、统一销售、分户管理)方式,玫瑰谷带动周边大茅村、中廖村以及邻近的海棠湾区农民种植玫瑰,土地亩产价值实现翻番。博后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1.1万元,连续两年年均增加1500元以上。
眼看着玫瑰谷的产业越来越旺、产品越来越多,博后村开始琢磨能不能“户户有产业”。村支书苏少洪告诉记者,正在同玫瑰谷谈合作,想让村民们做玫瑰化妆品分销,或是承担玫瑰饼、玫瑰酱等手工制作的业务,收入再上新台阶。企业积极响应,村民也很期待,苏平兰听说后连称好,也准备加入。
2014年以来,三亚鼓励村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做自己的主人”,依托景区吃农旅结合的饭。市里请各地农旅结合的高手给村里人搞培训,台湾专家也进了村。政府制定了民宿管理办法,实行一站式审批,规范化管理指导。
47岁的博后村村民东哥和外地来村里创业的史文龙合作开起了民宿。“我们挨着景区,家家都种椰子、槟榔、玫瑰,村里的环境也好,办民宿有条件。只是搞民宿需要管理经验,得跟人家合作学点技术。先做股东,以后有机会了,试试能不能自己做老板。”博后村目前已有8家民宿,旺季供不应求,不少农户也跃跃欲试。
生活好了,更多村民将注意力放到教育上。“我们村去年出了20多个大学生,有的还考上了研究生。只要考上大学,村里和玫瑰谷都有奖励。”村干部符儒健骄傲地说。东哥家最小的孩子正念高一,“全家人都赚钱,就供这一个念书,希望他能考上大学。”
大步走在小康路上的博后村,风景依然优美,乡情依然淳朴。见到外来的客人,村民们都会自豪地说:“你看,我们这里生态环境好吧!”(记者 陈伟光 丁 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