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打造琼南地区最大中心渔港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27.04.2015  11:50

      【原标题】打造琼南地区最大中心渔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建设中的崖州中心渔港。

      崖州中心渔港码头正在建设中。

      建设中的崖州中心渔港人工岛。

      建设中的崖州中心渔港鱼货交易中心大楼。

        编者按

      4月15日至16日,省委书记罗保铭专程到三亚调研重大项目,要求三亚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旅游转型升级,积极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精品城市,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多作贡献。当前,三亚以重点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切实增强加快三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实现新常态下三亚经济的新发展,打造三亚经济的3.0升级版,加快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本报从4月20日起,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建设精品城市·重点项目进行时”,为读者系统介绍部分影响并决定三亚未来发展的重点项目。今日推出第六篇:《崖州中心渔港项目:打造琼南地区最大中心渔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敬请读者关注。

      ■核心提示

      随着三亚航运、旅游和渔业的快速发展,三亚港杂乱的港容港貌、港口建设与三亚美丽的海滨城市很不相容,必须“涅槃重生”。2005年12月,三亚启动客运、货运和渔港三港分离工程(以下简称“三港分离”),三亚港的渔民将集体搬迁至崖州中心渔港。

      10年磨一剑。今年5月,崖州中心渔港将实现功能性开港,将给三亚经济注入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带着三亚渔民走上现代化的休闲渔业之路。开启守护南海新篇章。三亚港也将真正华丽转身,碧波荡漾的海上将崛起一座世界优质的游艇“精品港”,拉动三亚的游艇产业走进“黄金时代”。

      A

      宛若新城:设计年鱼货卸港量20万吨,今年5月将实现功能性开港

      驱车沿着西环高速,驶入梅山互通立交路段,折返,经过整洁、漂亮的疏港大道,便能目睹崖州中心渔港的真容。自崖州中心渔港动工以来,宁远河入海口畔热闹非凡,机声轰鸣,人声鼎沸。在项目施工现场,拉石料、沙土的工程车在园区内来回穿梭,现场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

      南边海的渔民梁华耀说,三亚港搬迁后尽管会造成暂时的不便,但他们最想知道搬迁后的崖州中心渔港是否能够满足渔民卸货、交易、生活等需求。

      据负责项目建设的三亚城市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解大章介绍,崖州中心渔港项目分为渔港主体工程、生产配套设施、保障性住房、市政配套设施工程,按照顶层设计打造,走现代化休闲渔业之路。崖州中心渔港将按照“景区”规格打造,既有传统渔业产品展示,也有现代化渔业经营模式,渔民不仅可以捕鱼,还能够成为企业员工。

      渔港主体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码头、港池、东防波堤及码头配套设施等;渔港生产配套设施按年鱼货卸港量20万吨设计(至少同时容纳1500艘渔船),规划有水产品交易中心、冷藏加工区、供水供冰供油区、综合物资库、综合管理区,沿码头岸线呈带状布局。另外,项目内还规划有保障性住房,安置搬迁渔民及渔港从业人员等。市政配套设施包括水、电、气、通讯、垃圾收集、污水排放等配套设施。

      据介绍,崖州中心渔港将于2015年5月实现功能性开港,目前,码头主体工程、东防波堤已完工,交易大厅、冷库、双联制冰厂、保障房项目主体结构已完工,正在进行内外装饰施工,污水处理站已开工建设,路网工程一期、综合楼、消防站等正在进行立项、工可、招标等工作。

      三亚城市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员工崖城人蔡先生指着崖州中心渔港项目总体规划图告诉记者,渔港处于宁远河出海口,是一块洼地,可作为天然的避风港;该渔港曾是虾塘、鱼塘,属于渔业用地,免去了大面积征地的困扰;该渔港中心水域宽广,保港村村民大多是渔民,早在几百年前,渔民根据“耕海”经验,探索出成熟的航道。如今,只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航道宽度即可,无需再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探索航道。另外,该渔港中心地处三亚与乐东交界处,靠近北部湾,可以为南海开发提供支持。

      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章华忠介绍说,为了解决园区内企业员工、渔民渔工的住房安置问题,政府做了大量的“让利”和“补贴”,在区域内建经适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另外,还在园区内建设学校,保障教育。消防、边防、渔政等部门也会驻点,让渔民无后顾之忧。

      据悉,疏港大道以及G98互通立交的竣工,将会大大缩短市区至崖州中心渔港的路程,至少缩短15分钟。另外,西线高速旁开口,方便车辆出入。解大章说,若未开通这两条路,从市区到崖州中心渔港得走县道,绕过周边几个村庄才能抵达。通往崖州中心渔港的路网逐步铺开,为以后渔市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B

      项目缘起:随着城市发展三亚港不堪重负,“三港分离”开启新篇章

      为什么要建设崖州中心渔港呢?还要从三亚港讲起。

      曾经的三亚港,港地之称融于一起,宣示着三亚港和三亚城的“亲密关系”。居住在南边海渔村的杨先生告诉记者,他家祖祖辈辈4代皆是渔民,见证着三亚渔业的变迁。

      三亚港东隔鹿回头与榆林港毗邻,西有马岭、金鸡岭高地,北有高山,西南面向大海。近海有小洲岛和白排礁作为天然防波堤,东、西瑁洲岛与港口隔海相望,为守护三亚港形成天然屏障。历史上,三亚港与海岛沿海各地通航贸易频繁,后来,各路商贩纷纷云集三亚港设点开铺,逐渐发展成为三亚“港市”。

      上世纪80年代,凭借优越的港区自然条件、丰富的渔业资源,以及完备的渔业后勤保障服务体系,三亚港吸引了来自广东、广西和港澳台渔船在此交易、补给和避风停靠。1984年,三亚港被国家批准为对外开放口岸,成为海南南部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三亚港也因此逐渐发展成为集客运、货运、渔港以及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

      随着三亚航运、旅游和渔业的快速发展,停靠在三亚港的船舶也越来越多,这使得地处市区陆域面积狭小的三亚港港口不堪重负,渔民在此作业,货物在此集散,游客在此进出,问题接踵而至。三亚扬帆俱乐部相关负责人邱晓武说,锚地趋紧的问题尤为迫切。台风季,近千艘渔船在三亚港避风,几百艘游艇停泊,还有一些货船扎堆,近几年,三亚已出现多例渔船撞坏游艇的事故,渔民也面临着巨额的赔偿纠纷。

      游艇的材质属于易燃物,另外,码头构筑物、浮桥均属于易燃物,若一不小心出现火灾,拥挤的三亚港渔船、货船、游艇可能造成火烧连营,后果不堪设想。

      污染问题对三亚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三亚鸿洲游艇会的相关负责人说,一艘渔船上居住3到4户渔民,生活污水、垃圾随意排放三亚河,河面上加油船将机器维修产生的废机油直接流入港池,侵蚀水质。记者沿着三亚港港岸线行走发现,岸边几家小作坊的制冰厂的废水也直接流入三亚港……

      此外,有些渔船,为了牟利,一方面接受政府的渔船补贴,另一方面,将渔船租赁给某些游艇俱乐部,以打渔为由,带着游客从事非法海上游,若不规范管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纳潮量减少、进港航道淤积严重,充满鱼腥味,三亚港内的综合治理已势在必行。2005年,市政府决定对所辖岸线功能进行规划调整,实行“三港分离”,即货运港、渔港、客运港分离。2006年,经过反复论证,市委、市政府最终决定,建设凤凰岛客运码头、南山货运码头和崖州中心渔港码头,用三个不同的港口,来替代现有的三亚港。

      C

      未来愿景:琼南地区最大的中心渔港呼之欲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如今,凤凰岛客运码头、南山货运码头已投入使用,崖州中心渔港也将在今年5月份功能性开港。届时,“三港分离”的愿景将得以实现。

      章华忠告诉记者,在建设期间,因建设资金、土地、政策等问题,项目开发主体多次易主。据介绍,崖州中心渔港项目是省、市重点工程,是实现三亚“三港分离”的重大公益性民生工程。同时,崖州中心渔港肩负着三亚乃至全省海洋渔业结构调整、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的功能,必须确保崖州中心渔港的公益性不变,市政府最后选择国有企业接管。2014年11月,根据市政府指示,三亚城市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全面接管项目建设和后续运营管理事宜。

      崖州中心渔港的公益性,让渔民吃了一颗定心丸。章华忠说,考虑本地渔民与三亚港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以保护渔民利益最大化为宗旨,政府决定“和谐”搬迁,完善和健全崖州中心渔港的基础设施配套,筑巢引凤,吸引渔民自动搬迁。

      即将落成的崖州中心渔港,点缀在美丽的西线高速沿线,成为南山景区、大小洞天之外,又一闪亮的名片,给崖州区的经济注入强劲的活力。未来,传统旅游的“吃、玩、游、乐、购”元素均能在中心渔港实现。游客,既可以到周边景区玩耍,又能顺道到中心渔港享受新鲜的海鲜。崖州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崖州中心渔港是集渔船生产作业、后勤补给、特色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水产品信息流通服务基地、防灾、减灾、滨海旅游、休闲渔业于一体的海洋与渔业生产经济多元化基地,是渔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地,对于拉动三亚海产品加工业、休闲渔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崖州中心渔港为渔民转产转业、提供就业、增加收入提供了渠道。

      未来,崖州中心渔港不仅是海南南部地区最大的中心渔港和满足“两广”、港澳台渔船避风、渔货交易的渔港,还是渔民远洋捕捞的“母港”,未来会成为一个能够容纳几万人的“新城”,助推三亚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南海枢纽城市和面向东盟的“海上桥头堡”,将开启守护南海的新篇章。

      而三亚港成为专用的客运港后,在三亚湾畔将崛起一座光芒四射的国际“滨海旅游不夜城”。三亚鸿洲游艇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渔民搬迁后,三亚港将成为世界顶级的“游艇港”,带动游艇产业上游和下游产业链条的衍生,带着游艇产业驶入“黄金时代”,成为三亚海上新名片。